牛清婷
少林武术的形式与特色探析
牛清婷
少林寺作为一个宣传佛法,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禅宗胜地,为何会产生“甲天下”盛誉的少林武术,在长期的历史进行中是什么因素使其产生并传承下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少林与武术、少林与功夫、少林武术与成因、少林武术与特色等为关键词,查阅了关于少林武术成因与特色高度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逻辑法,以历史进程为叙述方式,分析了少林武术形成的因素为“地域尚武习俗、健身防身、禅修、护卫寺院与政治”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禅武相合,相辅相促;胸怀博大,广纳众家;济民安邦经国,着眼盛世太平;武医结合”等有别于其它拳种的特色。
少林武术;生成;因素;特色
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种,享有“少林功夫甲天下”的盛誉,并以“天下功夫出少林”而自居,实事上无论是少林武僧助唐王李世民进行军事抗争,还是少林僧兵在明朝时期充盈军队抗击倭寇,少林功夫在历史上确实具有着非凡的功绩。毫无疑问“天下功夫出少林”一句确实经不起实事的推敲,但是少林功夫能够享誉甲天下之称,足以说明其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与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少林武术产生于佛教名寺——少林寺,是禅宗、律宗的创始之地,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宗旨,怎么能够容忍刀光血影的搏杀技击之术呢?怎么能够允许这种武术形式在寺院中产生并长期发展流传呢?那么是什么因素形成了少林武术,或者说是少林武术生成的文化因素是干什么,相对于中国武术百花园中来比较,它的具有什么样的特色?是当前武术学界当前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化资料法,以少林与武术、少林与功夫、少林武术与成因、少林武术与特色等为关键词,查阅了关于少林武术成因与特色高度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逻辑法,以历史进程为叙述方式,分析少林武术产生的文化因素,并通过与其它拳种的比较来分析少林武术文化的若干特色,为人们理解少林武术为何形成,其因素是什么提供参考。
1.1 少林武术的起源
在武术界享有很高名望的少林武术产生于何时,起源时间结点,不仅是学界一直争论的话题,也是我们探讨少林武术文化形成因素时必然搞明白的问题。关于少林武术起源学界有几下几种论断,一、将少林武术附会于“禅宗初祖”的达摩祖师,论据为达摩来到中土后,面壁于少林寺附近的少林山的一个山洞内,由于其长期盘坐,致使其精神萎靡、经络欠通、机体虚弱,于是创“易筋经”和“洗髓经”传于后人。此假说被武术史学家唐豪所否,据唐豪考证,《易筋经》乃明朝天启年间的天台紫凝道人所伪造,达摩所处的时代并无此文本,另外,不仅历史文献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中均未记录关于达摩习武的记载,而且达摩在少林寺地区所传的大乘佛教与当时少林寺内所传的小乘佛教也格格不入,达摩更不可能在此地传授搏击格斗之术。另一种说法为,《中国武术史》中的论述,认为少林武术的起源于建寺之初,为了保护跋陀及寺院财产,少林寺留下少量军事力量,以方便拨砣与佛法传授,但一些学者指出,当时社会中各寺院情况大题相同,因此并不能够以此说明少林武术的起源。再有一种说法,是少林寺僧帮助李世民打了胜仗以后,以些著名历史事件来说明,少林武术起源于些,但些说法过于牵强,究竟是此事件后有的武术内容,还是此事件以前就已经存在还有详细考证。还有一种说法,少林武术起源于明朝,持该观点的论据为关于少林武术的大量记载开始于明代,中国武术的其它门派也开始于此时,但这种观点并未指出其具体的起源与因素。本研究以为,少林武术的起源并不在于一个历史结点,一个历史人物,而是多个历史结点,多个历史人物,多种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也是本研究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1.2 地域尚武习俗因素
少林寺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西部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因为建于林山之中,故称少林。由于少林寺所处的中原地带与山区地貌,正是古代战乱时期的战争与匪盗猖獗之地,故此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及周围、市、县,在历史上具有良好的习武风气,这是影响少林寺产生武术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致使当时一些入寺学习佛法者本身就是武术习练者。关于少林寺僧带艺入寺,最早的记载是《景德传灯录》记载“慧光12岁时在洛阳城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能连续反踢五百次”,这虽然并不是少林武术的直接引证,但足以说明许多少林寺僧带艺入寺。在唐代,圆静和尚却是典型带艺入寺的代表,据记载,圆静和尚从小习练武术,精通气功、刀、枪等武术功夫,他三十岁时才入寺作和尚,因为具有良好的气功深厚,又号铁和尚。金朝时期,著名的高僧白玉峰,在出家之前在武林中已有较高的名望,是全国闻名的武术高手,出家少林之后,不仅把自身功夫全部传给少林寺僧,而且还与少林觉远和尚、李叟等共同钻研少林武术技法,对少林武术进行分类、修改和整理,据记载正白玉峰将罗汉十入手发展到一百七十多手,并撰写了《王拳精要》一书,大大地丰富了少林武术理论与技术体系。
1.3 健身防身与禅修因素
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其独特的“壁观”与“坐禅”方式与人体正常的生物生理因素差异较大,导致修行者机体羸弱、经脉不通、阴阳失调等身体不适与疾病,使修行者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与不舒服,为解决“壁观、坐禅”所带来的身体痛苦。为了更好地传承佛法,完成修禅的目的,于是寻找一种健身的禅修方式就成为了少林寺僧的基本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僧人们开始自己创编一些身体活动方式进行身体锻炼,并把这种身体活动方式作为一种禅修方式来习练。在僧人们选择身体运动方式时,武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必然成为了其中的一选择。由于少林寺所处山势险峻、山林之中常见猛兽出没、并有少量匪盗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素,造成大多少林寺僧更愿意选择武术作为锻炼身体与禅修的一种方式。在这种过程中,少林寺内的禅修在少林武术文化中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潜心于修禅的少林寺僧将武术的习练作为生活中修禅的必须课来对待,而致心于武术技击的少林寺僧则将佛教中的哲学理念与思想更多地运用到了武术习练中来,使佛教理论与武术文化完美地结合,并产生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产生了少林武术练习者的两种心态,禅修的武术与武术的禅修,使仰慕于武术技击者与佛教的修行者都热衷于少林,并使之较好的得以延传。
1.4 护卫寺院与政治因素
少林寺由于北魏孝文帝为支持印度僧人传教所建,也就是说在少林寺建立之初是作为一个官方寺院所建,那么可以猜想作为一个官方寺院派驻必要的人进行保护是非常必然的,也就是说在少林寺建立之初就是相当的武备。虽然少林寺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从来都是与官方紧密联系,附和于主流意识形态,但并不是所有时期都是如此。在动荡战乱年代,少林寺也面临着军阀混战,无人保护之状况。这就使少林寺的财产面临着威胁与保护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少林寺僧习武,组织僧兵以护卫寺院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另外,少林寺作为一个佛教圣地,其文化意识形态观念对大多佛教徒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在这种情况下各朝代当政者必然对其进行控制,少林寺与各朝代当政者就产生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自“十三武僧救唐王”以来,少林武术就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功能,保家为国,为国效力,于是在中国的佛教寺院内就出现了一个独有的现象——僧兵,不仅许多僧人被应征入武,而且寺僧也偏爱习武,以成为一种进入仕途的途径,也就有了“难圣寺僧偏爱武,昙宗被封为大将军”的流传。即便是在当今,少林武术也在政治活动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朗、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等的访问,及少林寺武僧团多次参加各种世界文化展演活动等为中国的世界形象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
毫无疑问,任何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复杂历史问题,想完全探索清楚其真正的历史因素是不可能的。按照佛教的理论,一些因缘而起,世间所存之物是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许主要因素可以计数,但次要因素千条万带无法衡量。因此,我们可以说关于少林武术文化生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加以分析,也次要因素也有很多,以上我们主要分析了少林武术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来分析其产生过程中,相较于其它拳种的具体特色。
少林武术作为中国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缘何具有“甲天下”之美誉,为何能够以“武以寺名,寺以武显”来武佛相辅相促,在武与佛结合的种过种,它具有了那些特色,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2.1 禅武相合,相辅相促
少林武术区别于其它武术拳种的根本之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之处要在于其所依身的佛教哲学了。在整个少林武术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少林寺本身是作为一个传播大兹大悲、普度众生的佛教文化圣地,它并不生产武术文化,因此它所拥有的武术文化大多由周围及其它扫皈依都带入寺院,但为什么少林武术文化最后能够自成一统,形成自己独特的武术文化体系,并在历史乃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大影响力。在我们看来,这与其所依身的佛教教学有着绝对的关系,尤其是禅修哲学的影响。正是在禅修观念的影响下,使少林武术习练者将武术技法的练习与禅修理念相结合,在习练者观念中练习少林武术本身即是一种禅修,即便是在运用这些技法的时机也是一种禅修,这使得运用这些技法的人有一种心理的放松与宁静,恰恰是这种放松与宁静,使得运用者的武术技法能够达到最较发挥,而突显出功夫之威力,是少林功夫禅武相合的优势所在。少林武术的禅武相合,不仅使少林武术能够得以传扬,而且也对少林寺及佛教文化本身产生了重大作用,“武以寺名,寺以武显”是少林武术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有力诠释。武术没有少林寺、没有少林寺中的佛教文化濡养,就不可能有少林武术的产生,反之,少林寺没有武术,就会使中国大地上的众多寺院一样,缺少特色。
2.2 胸怀博大,广纳众家
少林武术能够得以形成与广泛流传,胸怀博大与广纳众家是其重要的特色与因素。因为少林寺本身在最初不产生武术,也就只好以博大的胸怀去广罗其它武术文化。在少林武术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有武术被充实到少林武术的血液中来。宋代福居大和尚曾经遍邀当时的十八家武林高手,共同在少林室内进行武艺的切磋与练习,不仅将各家技法进行学习,而且也以文本的形式进行了记载。另外,少林寺觉远和尚为了提高武术技艺,提高自身在武术功夫方面的禅修,不远千里到兰州、洛阳等地寻遍李叟、白玉峰等当时的武术名家,不仅丰富的武术技术,也扩展了其理论体系。还有,明朝时俞大猷观看少林武术后,曰其真传皆失,使少林寺大为吃惊,随即便排少林寺僧跟随俞大猷在军事前线进行学习,经过战争上的亲身实践又将这些技法传播到少林寺中来。少林武术这种“胸怀博大与广纳众家”的特色,不仅使其长盛不衰,而且也使其赢得了较好赞誉。
2.3 济民安邦经国,着眼盛世太平
少林武术与其它武术文化之不同还在于它的识实务的特色,即“济民安邦经国,着眼盛世太平”。换句话说,少林武术从事者总是能够跟随时代的转变,抓住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少林功夫之优势——古代用技击为统治者服务,当前又以功夫之文化服务于国家建设,做出对大众人民、对国家建设,对天下之太平作出自己的贡献。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不仅在动乱年代,少林武术的从事者又能以抗争者、革命者的心态对抗于暴政统治,助力推翻不合格统治者。而且,从少林寺建立之初,既是为了北魏王朝的建设所服务,到唐朝之时能够作为理性判断帮助李世民取得战争的关键胜利,再到明朝之时能够出兵帮助当时统治者扫平乱党与倭寇,及到现在少林武术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符号、中国形象的典型代表,都显示出少林武术对民众、对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2.4 武医之特色
医学之进入武术在中国武术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少林武术之与医学的结合与其它拳种一样有其共性或普便性,但作为与佛教文化的结合又彰显着其普遍性,“无禅不医,无武不医,无僧不医”是少林武术的又一特色。因为佛教以慈悲与普度众生为行教之宗旨,因此佛教徒就将帮助众生作为自己修行的重要准则,病者便成为了修行的对象对其进行医治,久之不医就成为了禅者的一种功夫。另外,少林寺的周边环境、习练武术的跌打、禅修对于人们心灵的疗效,使成为了少林文化的重要特征,也落实在了少林武术之践行中,成为了少林武术的一大特色。
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拳种,其形成是地域尚武习俗、健身防身、禅修、护卫寺院与政治等各种因素共同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形成了禅武相合,相辅相促;胸怀博大,广纳众家;济民安邦经国,着眼盛世太平;武医结合等有别于其它拳种的不同特色。当下少林武术正搭乘全球化的东风,将少林武术文化广泛传播于世界,不仅取得了较好的世界赞誉,而且也为中国文化之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军事威胁、疾病喷井、环境污染等新的转折点,少林武术的发展将受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少林武术是否能够像历史中的发展一样作出正确判断,把握时代发展格局,是当前少林武术决策者与从事者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
[1] 刘旭东.禅宗语境下的少林武术表现形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7):81-83+100.
[2] 胡玉玺.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J].体育文化导刊,2012,(05):116-119+133.
[3] 周伟良.“武中道场”的历史源起评述——兼论少林武术起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2):5-10.
[4] 栗胜夫,刘英,白震.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及SWOT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2):46-49.
[5] 唐军.论“三教合一”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5):576-578.
[6] 韩雪,郭志禹.少林武术的文化特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4):85-87+93.
[7] 朱永光,林群勋,蔡宝忠.少林武术起源五种“创拳说”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28-1630.
[8] 洪浩,姜生成.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因素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3):44-46.
AnalysisontheFormandCharacteristicsofShaolinWushu
Niu Qingting
The Shaolin Temple, as a resort for Buddhism propaganda with compassion, breeds Shaolin Wushu. Why it was born and what factors makes it produce and inherit, are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method to check related literatures about the cause and characters of Shaolin Wushu using keywords such as “Shaolin and Wushu”, “Shaolin and Gongfu”, “Shaolin Wushu and Causes” and “Shaolin Wushu and characters”. Then narrated by history process, this paper figures out the formation of Shaolin Wushu is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regionalWushu customs, bodybuidling and defense, meditation, temple guard and polit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long history, Shaolin Wushu formed its ouw featur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Martial Arts—combination of Wushu and meditation, broad mind, relief people and create a peaceful and prosperious country,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Wushu and medicine.
Shaolin Wushu; formation;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牛清婷(1991-),女,河南温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Spor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G852
:A
:1005-0256(2017)09-0149-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