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薛 原
新政新规:
根据今年10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消息,今年9月底,我国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目前,全国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对接,系统运行平稳有序,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数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群众已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便利。
11月22日,人社部发布消息称,截至11月15日,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7801家,90%以上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联接入网,超过80%的区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目前,需要跨省异地就医并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备案的参保人员达到162万人,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1.36万元。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网友关注度最高的民生热点——如何“加快推进医保全国联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承诺,“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2017年,异地就医结算终于落地,流动人口看病报销更加便利。
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多重要,只有身处他乡且有医疗需求的老百姓才会懂。家住东北的林阿姨退休后随女儿在北京生活,她时常咳嗽,在北京看病的钱全部自己先垫付,再把住院收费材料寄回老家,等半年以上才能收到报销钱,遇到花费多、垫钱多的时候,家里经济颇感吃紧。有时候看病票据遗失,所有的医疗费用都由自己支付。
今年8月,林阿姨被诊断患肺癌,打算在北京手术,本以为报销要两边跑,没想到异地就医结算政策落地了。她的女儿回到老家办理异地就医结算的备案,术后两天就完成了结算,医保支付75%的手术费用。有了这样便民的政策,林阿姨可以踏踏实实养病了。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6年流动人口报告显示,2015年,包括林阿姨这样的退休老人在内,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47亿,占总人口的18%,也就是说,我国近20%的人口都面临可能异地就医的问题。早日实现这一庞大人口基数的异地就医实时结算,不仅方便老百姓就医,更能够减少人口流动的壁垒,进一步促进人口流动。
据记者了解,目前,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的人群主要包括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之前需要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经办机构采集必要的信息,参保人员选定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然后就可以到就医地持卡就医了。整个流程方便快捷,只需参保人员回到参保地一次,就可以直接看病报销。
要解决近1/5国人的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面前的障碍,除了技术,更在体制机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医保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很多情况下,医保政策是区县级统筹,“各自有各自的医保规定,报销种类、报销药品目录也不一样,统一起来比较困难”。
即便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联网运行之后,有专家指出,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比如,异地就医人群的流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医地经办机构的经办压力以及风险,他们的积极性难免会受到影响。在医疗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把大范围的患者释放出来到异地去就医,对参保地的审批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群体、多环节,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比如,从信息平台上,需要就医地、参保地、就医省、参保省、医院等多平台的协调;从医保系统内部来看,涉及部、省、市三级的纵向协同,以及行政机构和经办机构的横向协同;从系统外来看,需要参与的信息机构、金融机构、财务机构的协同。最后从制度执行来看,需要职工、居民以及新农合3项医保制度之间的协同。如何实现这些协同,并不是建立起结算系统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此外,国家级医保异地结算平台从零起步,数据管理和处理的技术完善需要一个磨合期。对于省级平台,以前只负责本省的就医数据,现在各省联通后,数据安全面临考验。
当前国家统一的异地就医平台融合了定点医疗机构、备案参保人员、全国经办机构即“医、保、患”三方于一体,随时在发生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产生的大数据下一步如何应用,如何通过前期的数据分析下一步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及医保管理的提升都需要关注和探索。
在大多数人看来,实现了医保全国联网,下一步参保人就可以在全国各级医院“自由流动”,到哪里看病、结算都不受约束。针对这一误解,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目的是减轻患者垫付资金的压力,同时最大限度方便患者。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城市,不顾现实的医保全国漫游,必定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会进一步加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会影响到真正疑难杂症患者的就医,使他们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一卡刷遍全国式的医保全国漫游,是对医改理想化的解读,一旦实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序就医,最终只能令改革无以为继。
专家表示,我国医保人口基数大,即使“全国漫游”的需求只占一小部分,其绝对数量也非常惊人。理想化的医保全国漫游,还会让部分地区产生医保基金支付不足问题,进而可能给整个医疗体系带来风险。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省医保基本药品目录、报销比例也因此有所不同,一旦要搞“全国漫游”,一些地区外出就医人数势必众多,医疗支出大幅增加将导致相关地区支付压力陡增,医保基金结算周期拉长,也会对许多患者集中的热点医院造成经营压力。这些压力最终会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巨大风险。
专家认为,医保“全国漫游”不仅不是医改的目标,还与目前正在推进的另一重要医改举措——分级诊疗制度相抵触。目前推进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就是鼓励群众就近就医、有序就医,而不是鼓励“全国漫游”。医改的方向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框架内,危急症或疑难杂症患者按规定转诊,同时与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进行衔接,真正减少这部分患者的经济压力,实现直接结算。
相关链接
异地就医结算推进时间表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之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2009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提高参保地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就医地的医疗服务监控,大力推进区域统筹和建立异地协作机制,方便必需异地就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结算,减少个人垫付医疗费,并逐步实现参保人员就地就医、持卡结算。
201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建立医疗信息化系统,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作为当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这一工作的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和时间表,即2015年,基本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到2016年,将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承诺,将这一工作推上了“快车道”。当年12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全面启动。随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上线试运行。
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财政部制定《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就医联网结报实施方案》,通过完善异地就医补偿管理政策、信息系统功能和服务网络,建立起有效的异地就医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全国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
2017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结报服务框架协议签署工作的通知》,协议规范了跨省就医联网结报业务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票据周转流程、专用账户设置和信息系统联通等。根据协议,经规范转诊至省外联网结报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参合患者在出院时仅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报销费用暂由医疗机构垫付。
2017年9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发布会上公布了新农合异地就医联网结报工作进展情况,截至今年8月底,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9省份全部1.5亿参合人口。根据患者流向和结算需求筛选,全国开通首批1518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覆盖31个省(市、区)。
2017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截至9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和统筹地区已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联网运行,覆盖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人员。下一步,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严格异地就医费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