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君丹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同样面临着实现本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课题。笔者认为实现教育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关注教师的自身素养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生活。笔者从五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思想品德;核心素养;人文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作为一门以育人为主旨的学科,尤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那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有血有肉的本色思品课堂就尤为重要了。
一、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实例
思想品德谍预设的教育素材应该接地气、直面生活。教师应努力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生活化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其实,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上课之前用屏幕展示出来。由于照片能给学生带来与父母在一起的很多回忆。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觉得课程不那么枯燥乏味,很自然的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根本不再需要教师苍白的语言表达家人之间的爱。
教师更可以设置有效问题,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實践中。比如在本节课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完成以下作业:①利用周六日时间,观察父母的一天,感受父母的辛劳;②做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帮父母分担家务的喜悦;③在特殊的日子,为父母献上自己亲手做的一份礼物,感受家人间的爱是互相给予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会到为人子女应该为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来感受到家中的亲情。
二、以情境教学引导学生
情感交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展开情感交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情感交流中,需对情感素材进行选择,且使素材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符;第二,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情感素材予以自主分析,体会其包含的道德因素,进而使自身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
比如,在对“享受学习”这一节知识进行教学时,我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对学生的亲切感与认同感进行培养。我讲述了我在高中时期,因为对数学科目兴趣不大且抱有恐怖感,因此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之后,又是如何克服恐惧心理,挑战自我,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的事情。在我讲完自身经历后,我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他们对自己薄弱科目重新树立起的自信,也让他们知道了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多维度的拓展学科张力
在观摩一节“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的教学中,教师设问“我的三星手机拍照声音去不掉”,谁愿意来操作下,试试看能否关掉声音?让感兴趣的同学上讲台验,最终现场验证三星手机的拍照声音确实没法去掉。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吗?然后,播放视频《韩国政府:禁止使用无声拍照软件》,从而导入新课,感知保护公民隐私的话题。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作为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拓展学生对隐私保护的认识,相较传统的“打开第几页,我们来一起学习”的平铺直叙型手法,显然多了一些玄妙,增加了几分生趣。
本课教学,教师预设了“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的讨论环节,教师试图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心,但从教学实际看,效果并不好,学生不领情。对此,个人觉得设置一个“给孩子的信”教学环节”。在轻音乐里,家长缓缓诉说自己的心声,站在“过来人”的角度谈对孩子结识不良少年的担忧,同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承诺,让孩子从书信中慢慢读懂父母之心,学会以感恩之心原谅父母在好奇心驱使下所犯的错误。这样,法理之中有合理性,法理之外又有情感成分,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又如父母在朋友圈里“晒娃”是对孩子权利的悄然侵害,介绍一些国家已经禁止此做法的规定。这样,又补充了“要照顾到对方的感受”这一新的内容。一节课用多维度的尺子加以测量,更能收获多重维度的惊喜。
四、善用以语言为载体,拓展人文性
《道德与法治》中以“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感悟”等多种形式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的优势,在充满激情的演讲过程中实现教材观点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共鸣。例如,在讲“做更好的自己”这一课时,我与学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教材第32页“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我。我的一切都真真实实的属于我,因为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的感觉:愤怒、喜悦、沮丧、失望和激动;我的声音,粗犷或轻柔;我拥有我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恐惧;我就是我,自得其乐……”
通过师生共同朗诵,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而这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教学案例,是思想品德中最常见的。所以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全面拓展思想品德课的人文关怀,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五、常反思——不忘学科初心
反思是进步的催化剂,教师应该经常自问:我为什么要教这门学科?这门学科对育人有怎样的作用?很多思品教师的课堂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应试气息。有些教师直接将不考的内容跳过,用十几分钟画重点,其他时间直接进行考试训练。这是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吗?考出高分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等素养需要在真是而积极的学习情境中学得,良好的心理品质需要在积极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作为思想品德老师,要向不作为的思想品德课说“不”,坚决摒弃仅仅以书面考试成绩衡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知行脱节的错误做法。思想品德课要注意开展主题观摩与公民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以“真人”的形象,引领学生朝着“真人”的方向,不断完善与发展。
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乃是塑造一个人的精神或人格。”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就是在追问教育的本意,而某些思想品德课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义,故走入功利化的误区,这时错误的。“绿水青山”在哪里?其实,答案在思想品德教师的内心,在教育的信仰。请以人的教育为使命,带上行囊上路,不忘初心,踏实前行!
(作者单位:黄岩西城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