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舒芬太尼结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研究
张琳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目的对硬膜外麻醉中结合应用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需行硬膜外麻醉的200例患者为2组,硬膜外麻醉时,给予罗哌卡因的95例为单药组,给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的105例为结合组,对照2组麻醉效果。 结果结合组麻醉起效、持续镇痛、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明显比单药组短,结合组Ramsay评分、VAS评分明显较单药组优越,结合组2.9%出现不良反应,相较于结合组的18.0%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中,相较于单独给予罗哌卡因,复合给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优越。
硬膜外麻醉;舒芬太尼;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是近年来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效果、可控性、安全性较高,但镇痛效果不够理想[1]。因此,实施此种麻醉时,通常会对多种麻醉药物进行复合应用,罗哌卡因是常见局部麻醉药物的一种,长效,且不会对心血管、神经产生较大毒性;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药物的一种,镇痛效果显著。为对硬膜外麻醉中对以上2种药物进行复合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该次研究分200例患者为2组,一组单独给予罗帕卡因,一组结合给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2月—2017年3月间于该院接受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200例,男女分别有97例、103例,20~67岁,均值(43.5±7.8)岁,68例接受胃肠道手术,53例接受肝胆手术,37例接受泌尿系统手术,42例为妇科手术,ASA分级显示105例为Ⅰ级,95例为Ⅱ级。所选患者均无硬膜外麻醉的相关禁忌证,已将高危患者、过敏体质者、合并精神与认知障碍者排除在外。为方便研究,随机把200例患者分为各有95例、105例的单药组、结合组,客观对比2的一般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研究可开展。
1.2 方法
2组都接受硬膜外麻醉,麻醉之前的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入室后,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常规给予乳酸格林氏液,5~10 mL/(kg·h)的剂量,监测生命体征。把患者姿势调整成侧卧位,于L1~2间隙实施硬膜穿刺,穿刺以直入法进行,从硬膜外给予3 mL利多卡因(20g/L),5 min后,对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如全脊麻,若无异常,保持侧卧位,隔5 min对硬膜外腔注射一次利多卡因,一次0.5 mL,追加药物量控制在10 mL以下。
单药组给予罗哌卡因,浓度是0.75%,将10 mL罗哌卡因与1 mL生理盐水混合,追加。基于此,结合组给予10 ug的舒芬太尼。术中对心率、血压进行观察,若心率下降到55次/min以下,给予阿托品,若血压在90 mmHg以下,给予麻黄碱。
1.3 观察内容
①对两组麻醉起效、持续镇痛、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进行记录与对比。②通过Ramsay评分对镇静效果进行评价,分值介于1~6分之间,分数与镇静效果是正比关系[2]。通过VAS评分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分值介于1~10分之间,得分与疼痛程度是正比关系[3]。③统计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相关时间、Ramsay评分、VAS评分的研究以(±s)进行,检验以t进行,不良反应的研究以百分率进行,检验以χ2进行,客观对比相关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照两组麻醉起效相关时间
结合组麻醉起效、持续镇痛、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明显比单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起效相关时间对照(±s,min)
表1 两组麻醉起效相关时间对照(±s,min)
分组 麻醉起效 持续镇痛 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结合组(n=105)单药组(n=95)6.3±1.2 12.4±2.6 195.3±21.7 152.8±18.9 11.9±3.3 19.7±2.7
2.2 对照两组镇静、镇痛效果
结合组Ramsay评分明显比单药组高,结合组VAS评分明显较单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静、疼痛评分对照[(±s),min]
表1 两组镇静、疼痛评分对照[(±s),min]
组别Ramsay VAS结合组(n=105)单药组(n=95)5.6±0.3 3.9±0.2 1.9±0.1 2.3±0.2
2.3 对照两组不良反应
结合组出现1例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瘙痒出现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9%(3/105);单药组6例出现低血压,8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是18.0%(17/95)。两组对照,结合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硬膜外麻醉常被应用在临床手术中,将麻醉药物注入5~10 min后,穿刺部分上下2~3级段支配区域的皮肤区域即可有感觉迟钝出现,20 min后,阻滞范围可扩大,使手术可以顺利完成[4]。但对此种麻醉进行应用时,镇痛、镇静效果不够理想,通常需对其他麻醉药物进行复合应用。
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在麻醉的同时可实现镇痛效果,且不会对中枢神经、心血管造成损害,经常被应用在术后镇痛、硬膜外麻醉中。但有临床研究显示,此药物应用中,不同的浓度效果也不相同,浓度较小时,可实现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阻滞的效果,浓度较大时,可对深度感觉、运动神经产生阻滞效果。但无论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都不可对内脏神经产生完全阻滞的作用,而此种麻醉方式一般被应用在腹部手术中,对内脏、组织进行牵拉时,会使鼓肠反应出血,进而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药物的一种,具有脂溶性,可对脊髓表面的阿片受体产生作用,从而实现麻醉效果。同时,此药物还能够对血脑屏障、神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内脏所受刺激减少。在硬膜外麻醉中对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进行联合应用,不仅可使神经阻滞的效果增强,使麻醉效果提升、镇痛时间延长,而且能够使麻药、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减少,使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
该次研究中,结合组结合组麻醉起效、持续镇痛、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明显比单药组短(P< 0.05);结合组Ramsay评分是(5.6±0.3)分,VAS评分是(1.9±0.1)分,单药组Ramsay评分、VAS评分明显分别是(3.9±0.2)分、(2.3±0.2)分,两组进行比较,结合组Ramsay评分明显较高,VA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结合组仅2.9%出现不良反应,对照于单药组的18.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硬膜外麻醉中,相较于单独对罗哌卡因进行应用,复合给予罗帕卡因、舒芬太尼可使麻醉镇静与镇痛效果提升,使不良反应减少,确保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综上所述,对于需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上可积极对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进行结合应用,使麻醉效果、安全性提升。
[1]阮绪广,江伟航,程平瑞,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5,55(28):69-70.
[2]谢燕斌,陈平,陈龙平,等.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5,17(6):599-601.
[3]步美美.子宫切除术病人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2): 82-83.
[4]任为联.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55(12):70-71.
R782.05+4
A
1004-6569(2017)05(b)-0196-02
2017-04-21)
张琳(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