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银华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体育应用与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0)
野外生存训练工具需求
朱银华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体育应用与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0)
通过分析国内外野外生存训练情况,借鉴国内外野外生存工具箱,设计符合我军野外生存教学训练需求的通用工具包,为提高野外生存教学训练质量提供装备支撑。
野外生存;工具;训练
野外生存理论教学时间短,而需要学员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多、面广,短时间在课堂给学员灌输大量理论知识,导致学员学习效率低,掌握程度浅。此外,野外生存课程中技能类的形象知识较多,此类知识不仅需要教员进行讲解传授,更需要进行操作的指导演练。但目前可用于我军野外生存教学的工具除原配发主要用来展示打结和捕猎工具制作的野战生存教具箱外,用于教学训练的专项工具装备几近空白。既难以将考核大纲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借助相关工具形象直观地演示给学员,又难以让学员在熟悉各种生存工具的基础上,在演训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生存技能。
通过分析外军生存装具的研究,我们发现对工具的选择也主要基于以下几项标准:用途多、构造紧凑、重量轻、经久耐用,各种工具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以确保每种类别的物品清单都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1,2]。
我军在演训实践中,在充分利用战斗携行装具进行野外生存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充分利用工兵锹、军用挎包、钢盔、自动步枪上的刺刀、砍刀、雨衣、军用水壶等装备瘛生存必需品[3],但总体上生存工具未归类、不配套。而目前市面上针对户外生存爱好者的野外生存工具组合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功能单一,仅针对一种或几种户外生存需要,如野外生存急救包、野外取火生存套装;二是功能繁多、体积庞大不方便作业人员随身携带。
鉴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研制符合我军野外生存教学训练需求碟茨涉工具包,以完善相关训练课目,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2.1功能定位
根据教学训练需求,使用野外生存工具包应具备在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种材料,完成构筑简易避生场所、辨别方向、识别采集野生有毒及可食植物,伪装,净水、取火,现场自救互救等任务的功能。
2.2结构设计
野外生存包的外包设计要具备防水性、便携性、耐用性。物品排列有序,一目了然,分类明确,展开迅速,取用方便[4]。
2.2.1 野外生存包的外部结构
生存包采用数码迷彩防水材料,包括包体、提袢、连接于包体的三个封口边,背侧设有纽扣、魔术贴。大小为21 cm×14.5 cm×4.5 cm,总重量为450 g(见图1)。
图1 野外生存训练工具包外部结构示意图
2.2.2 野外生存包的内部结构
将三个封口边打开后包体平展铺开;所述包体内设置九个弹性固定袢带容纳区(见图2)。
图2 野外生存训练工具包内部结构示意图
注:1)多功能急救盒(内置酒精消毒棉片、创可贴、蛇药片、净水片、镁棒);2)能量棒;3)多功能指南针;4)手电筒;5)多功能伞绳手链;6)三角巾;7)绷带及敷料;8)迷彩油;9)生存刀,在包体一侧容纳区设置侧链结构;10)将使用手册经侧链结构放入该容纳区,一侧包体和另一侧包体之间设置有弹力连接结构;11)保证两侧包体保持紧张连接状态。使用手册由野外生存工具包内部位置图,内置物品使用,常见可食和有毒植物的识别三部分组成。
2.3主要优点
2.3.1 防水便携
生存包采用数码迷彩防水材料,以保证收纳物品在特殊环境下性能稳定。背侧设有纽扣、魔术贴,可披挂在使用者的衣服、腰带、背囊或身上其他物件上。
2.3.2 结构合理,取用方便
弹性固定袢带使包内物品在折叠、展开及行进过程中不易破损、散失和移位。
2.3.3 成本低,便于推广
生存包功能多样不仅适用于部队及院校开展野外生存教学训练还适用于户外工作人员和崇尚轻量化的户外爱好者。
通过在教学训练中实际应用,该生存包符合野外生存教学训练实际需求,对于提升学员掌握及灵活运用野外生存技能效果较好,将在实践中试用、完善,为进一步研发设计针对不同作战环境的专用野外生存包打基础。
[1] 约翰·怀斯曼著.怀斯曼生存手册[M].张万伟, 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2] 唐·曼,拉尔夫·培祖罗.美国海豹突击队生存手册[M].徐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 杨松涛.野外生存指南[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4] 张宜, 喻晶, 刘学会,等.美军单兵急救包的组合策略与我军单兵急救包的构建思路[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9):640—643.
TheRequirementofFieldSurvivalTrainingTools
ZHU Yin-hua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Military Sports,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 Guangzhou 510500, China)
By analyzing and referr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and toolkit the paper is to design the general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toolkit that m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our army. To further provide equipme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field survival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field survival; tools; training
2016-10-29
朱银华(1978—),女,甘肃白银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原人体适应和遗传免疫。
G895
:A
:1671-1300(2017)0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