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精神培育的创新思考

2017-09-17 17:22赵萍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高职教育职业技能

赵萍

摘 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主题方向。文章从职业精神内涵以及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阐述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若干建议,旨在为整体提升高职教育水平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精神;职业技能

一、 职业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一)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与职业活动相关的、 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是一种稳定、持续、成熟的充满职业尊严感、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专业技能和创新潜能的精神动力。[1]

职业精神是职业活动的灵魂。是一种将职业活动尊奉为终身事业的情怀与信仰,是爱业,敬业,乐业,甘为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做人不隐瞒欺骗,处事不弄虚作假,讲信誉,守承诺,忠实于事物的原貌,忠实于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是职业精神里最基础的内容。

2.敬业爱岗

职业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敬业、乐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现出非凡的热情和尊重,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面对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努力践行职业伦理,担负社会责任,将朴实的谋生过程变成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3.孜孜不倦

时刻以工作为中心,端正态度,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手做之,心系之。勤勉工作,不知疲倦。 ”业精于勤”,在职业精神中,勤业是重要的实践内涵。勤业,即以勤治事,在工作中不仅“身勤”、“手勤”、“眼勤”,更要做到“脑勤”、“心勤”,能不断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

4.精益求精

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注重每个细节,反复改进,不断完善。始终保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为打造最优质产品,最完备的服务,而不懈努力,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5.持之以恒

在工作中耐心、专注、坚持。 虚心对待工作的成绩,耐心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不张扬,不浮躁,不急于求成;专注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

6.勇于创新

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舊。善于与时俱进地发现问题,挑战问题,不断尝试新思想,新举措,在不断的创新中推动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是职业精神的高层次体现。

(二)职业精神的特征

1.社会性

职业精神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所呈现的一种精神面貌,具有社会性。它在社会群体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随着主流思想的发展而演变。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指向会略有不同。比如,在春秋战国时代,职业精神更多地表现为对工作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职业精神则更多地表现在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方面。

2.行业性与专业性

职业精神是对所从事职业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情怀,一般根据不同专业特征、职业需要、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从业者提出具体要求,具有较为鲜明的行业性和专业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专业对职业精神的理解侧重点略有不同,比如在服务类行业主要表现为一丝不苟地满足客户需求;在制造业企业则侧重于对产品质量的卓越追求。会计专业更重视诚实,诚信,细心谨慎,兢兢业业;在设计类专业则突出创新、创业,追求卓越;各行业专业不尽相同。

3.实践性

社会实践是职业精神存在和发展的土壤,职业精神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处于具体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过程才能深入理解和体会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磨砺,耳濡目染地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二、职业精神培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

(一)基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视角

输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肩负的艰巨任务,高职教育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成果的质量与社会认可度。随着经济转型,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形式需要大规模技术技能型一线工作人才。高职人才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梯队之一。走上社会的高职学生将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承担起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即便专业技能过硬,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也是“废材”,不能为社会所用。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面对未来工作的责任心、坚韧力和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精神,保证他们在面对艰难险阻能不为名利安逸所惑,永远精益求精,不怕输、不服输,顾全大局,追求卓越。培养德才兼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双优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使命,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

企业是构成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社会经济长盛不衰,需要以企业整体的持续发展为不竭动力。企业持久繁盛,是社会经济厚积薄发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企业的软实力,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社会影响力的形成都息息相关。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缺少职业精神的员工很难担负起企业的使命,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努力,去合作,去思考,去创新,追求个人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必然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互悖逆,与企业经营目标背道而驰,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基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视角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培养坚强的职业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成长、成才的一个基本体现。职业精神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直接从职业胜任力中反映出来,敬业、勤业、乐业、立业,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技能,不断积累经验,方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并发展个人价值。职业活动伴随着人的大半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精神必然不能胜任纷繁复杂的职业生活,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变成阻碍学生成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破坏因素。

三、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缺失

来自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的范畴,主要以课堂的知识概念传授为主,以论文撰写或理论考试作为考核的主要方法。关于职业精神,一些院校并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知识体系,也没有特别清晰的培养思路,更没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总之,关于职业精神培育并没有引起广大高职院校的重视,如何落在实处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认知,灌输职业精神要义,在实践中培养职业品格,工匠精神,是急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问题。

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路

充分认识了职业精神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更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将职业精神培育放在与职业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不遗余力地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一)职业氛围的构建,精神文化的熏陶

职业精神属于思想态度等精神范畴,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是朝夕可形成的。文化的传承和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尤其高职学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能量的传递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凭借其丰富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传播手段,达到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弘扬。

首先确立正确的校园文化基调,将职业精神的播种深入其中,通过设立展板、广告栏,布置横幅,宣传画,以及在教室、走廊墙壁上张贴相关内容的文字、图画,艺术作品,校园内部的马路和石阶上雕刻相关名言警句等,让职业精神融入学生学习生活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随处可见,随时可以自励、自省。

其次,校园活动常规化,如校园文化周,精神文明月,就业创业宣传周。通过演讲、竞赛、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较为单一枯燥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又深度挖掘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拓展了知识面,磨练了学生的心性,促进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层次。

最后,通过设立相关的社团、协会的设立,推动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精神在人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类型的话题,兴趣组,对敬业、乐业,对诚信、创新等不同的职业精神方面深入研究討论,集思广益地提出更多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自我培养方法手段,促进职业精神培养大众化,普及化。教师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精神领袖更要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职业风貌,在耳濡目染之间给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院应结合高职学生的时代特征和认知习惯,将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纳入思想政治课程当中,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对学生进行专题性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增加学生对职业精神于己、于校、于社会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和认知,树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自身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的好习惯,好品行。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应突出学生职业精神的建设,利用知名企业家、典型企业的成长经历说明职业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企业成功的巨大推动作用,鼓励学生诚实为人,踏实做事,讲究诚信,敢于创新,将来走上社会,顶天立地,铸造辉煌的未来。

(三)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专业教学

专业教育是高职教育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块。将职业精神教育结合到专业教育当中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职业精神的专业性恰恰说明了这一点。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里渗透职业精神的理念,结合各部分的知识体例引入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精神规范,建立起与专业紧密联系的职业精神理论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让职业精神成为专业学习和技能评价的一部分。可根据应用心理学理论,模拟情境,分别从爱岗敬业的态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诚实守信的原则,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多个角度开展考核工作,将专业考核与职业精神考核融为一体,考查学生对职业伦理的认知和取向,是否了解从事特定行业,特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精神素质。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把专业的精气神融入,提升总体的职业胜任力。

(四)在实践中深化职业精神的培育

职业精神往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只有将职业精神与具体的职业要求,具体工作场景、实际的工作业务联系起来时,抽象的精神理论才能进一步强化为具体行为,学生才能更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精神的实质与价值,意识到其对于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业务流程的方法,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其职业精神、职业情感的形成。职业精神最佳培养方式就是在现实工作中锻造和陶冶。基于此,高职院系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通过实习、参观、采访、调查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要求,了解成功企业家所具备的特殊的职场风范。同时,也可以讲座的形式,请校外专家,明星企业家,以及优秀毕业生等走进校园,分享他们的职场经历、成长感受,详细、深入介绍职业精神的内涵、要素、自我修炼方法等,帮助并引导逐步重视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晓玲. 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 职教论坛,2012,(06):62-65.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高职教育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