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冬勇+于晓蕾
摘要:目前,基于特定产业建设集中模式的工业园区逐渐成为我国科学发展以及能源节约的主要模式与手段,其中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在实践中可以有效的保障各个产业园区的正常运行,是企业供热的基础设施,本文主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运行状态;探讨?;
1工业热网运行状态分析
通过在实践中利用自主开发的工业热网运行状态分析以及操作优化系统对于某大型化工园区的实际热网的运行数据进行了跟踪的调查分析,对工业热网的运行状态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美国Instep公司开发的eDNA(enterprise Distributed Network Architecture)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特点、服务功能及数据处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其中eDNA数据库在操作中提供CmCfg工具具有高度的便捷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此种技术手段让加强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实时查询,可以对于热网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解也可以对于各种汽热用户的实际温度、具体压力以及不同区域范围的实际流量、流速等相关数据进行进行了解。在实践中如果QD017Q显示数据呈现负值,就意味着在此区域范围中其实际的蒸汽流动方向与热网的初始建模的实际方向呈现相反的状态;如果其实际的监测数据中相关区域中蒸汽的实际流速相对较低,就意味着此阶段中其出现了一定的蒸汽滞留问题,如果在长时间范围内出现此种问题就意味着导致了冷凝水击事故,系統就会自动报警,提示操作人员;而工作人员则可以应用EzTrend进行时间点的自定义操作,对于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且生产一定的曲线图(典型热用户节点温度数据趋势图),通过图表可以对于特定时间范围内输送到用户中的蒸汽温度是否与与标准相吻合,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对用户位置的实际压力进行系统的监测,看其是否与既定的标准相吻合。
2工业热网操作优化
本文论述的系统在实践中可以基于实际的运行数据对于不同管段中的实际蒸汽流速进行实时计算,其不但可以在热网的不同管段中进行相关测量仪器的安装,其反馈速度较为高效,有着一定的经济性特征,可以测量一些普通仪器无法测量的小流量数据信息,及时监控并且发现在管内存在的各种蒸汽滞留现象.
例如,在实践中如果出现了一定的蒸汽滞留问题,在实践中其管内流速小于0.01 m/s,此工况的实际流量数据信息具体如下表,如果在实践中热网长时间处于此种工况中势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水击事故问题,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供热蒸汽管网系统对于传统的热源流量分配进行优化,这样就可以在实践中更有效的消除其存在的蒸汽滞留问题,保障其最低蒸汽流速在0.13m/s之上,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冷凝水击问题出现的几率,有效的优化了热源流量分配之后的热网的实际状况。
以上两种工况在实际的热网流速模式之下,就会计算出管段中“联合路”中内蒸汽理论的实际流速在0.007 - 0.009m/s范围之内,可以发现在此管段内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蒸汽滞留问题。在系统发出相关警报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要通过有效的措施与手段,在稳定其热用户的实际用气需求状况之下,对于其热源的流量分配进行系统的改变,小漕泾的实际供热量部分就分配给相关大漕泾,其实际的热网运行状况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基于实际的系统经验对其进行验算,在此状况之下的全网的最低流速数据为0.13m/s,蒸汽滞留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消除,也可以有效的预防更为严重的事故与问题。
工况3.4
3.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运行状态技术特色概述
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运行状态技术在实践中有着较为显著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运行状态在实践中主要通过“考虑散热疏水条件的工业热网水力计算方法”进行工业热网性能的分析,乐意在任意结构模式的工业热网性能中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计算,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特征;
3.2易用性。在实践中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运行系统会利用图形化的建模方式对于相关操作内容进行直观的显示,也可以在离线状态中对于相关错误操作进行系统的提示,并且对相关数据的合理性进行系统的检查以及分析;在完成相关计算操作之后可以形成较为详细的计算报告;也可以利用在线功能能的自动连接方式与数据库进行链接,并且进行相关数据的有效读取以及合理性的检验,在完成相关操作之后可以将其获得的结果在数据库中进行记录,并且为用户提供各种管理方式;基于其存在的蒸汽滞留问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解决方式与手段,进而在根本上增强热网运行安全性。
结束语:
工业园区在实践中主要通过蒸汽供热的方式开展作业,其蒸汽的质量以及工业生产的整体质量以及安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相对于一些供热企业来说,加强对热网的实际运行状态的分析可以了解蒸汽的异常以及损耗问题,有效的提升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运行的有效性,进而在根本上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光. 大型工业供热蒸汽管网运行状态分析及操作优化[D].浙江大学,2015.
[2]高鲁锋,田贯三,丁国玉,孙永海. 蒸汽供热管网凝结水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J]. 能源工程,2008,(01):50-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