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法”

2017-09-16 19:17蔡淑霞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凡卡想象文本

蔡淑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得到学语文之法、用语文之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如何在语文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方法呢?

一、在语文实践中得“学法”

古人云“学贵自悟”,人们现在提倡“教是为了不教”,其实,都是在强调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学生一节课,心里要想着教学生一辈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凭借教材中的导读、课后思考题、练习有目的地展开语文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读课文、自学课文,通过提示学生运用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并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刘亚雄老师执教《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片断,紧紧抓住“战象”的动作、神态,引导学生“读懂什么”的同时,更关注“怎么读懂”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悟语言,体会情感等。这种教学方式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学习方法。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教学开始时,即指明学习本课可以运用的学习方法。笔者在教学《凡卡》时,首先引入契科夫的简介,在简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写作特色:天才的姊妹是简练,作家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作家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然后,在板书中写下“想象、理解”。教学“凡卡信中倾诉挨打”的片段时,让学生想象被“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的感受并进行描述,想象凡卡还会因为什么事挨打,想象凡卡回忆乡下快乐的生活有多快乐,想象凡卡乡下的生活是否真的快乐,并进行仿写练笔,理解凡卡回忆乡下快乐生活时心情是否真的快乐等,理解作家这样安排文章内容的用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运用想象,走进文本,感知人物的悲惨命运,领会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契科夫的其他作品,提醒学生运用想象和理解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阅读名家作品也更轻松了。

二、在语文实践中得“文法”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要关注文本的形式、关注言语使用的技巧。“文法”,具体到文本,就是“文”的独特性,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王崧舟老师教学《望月》一课,不但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美、意境美,而且教会学生寻找藏在文本里的秘密。在听写完文中描写“江中月”的段落后,王老师带着学生学习作者是怎么写望月之景,王老师提纲挈领,在一句一句的引读中,让学生发现作者以“抬头仰望—低头凝望—放眼眺望”和“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作为写作顺序。学生在诵读中发现并体会写景的顺序,正是对文本文字形式和作家语言技巧的关注。然后,王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品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写望月之景的佳作片段,从中学习到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手法。接下来,王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开始自己望月之景的创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在语文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文法”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听到的,忘记了;看到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学生弄懂了文本内容、感悟了文本形式和语文之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语文运用上,语文教学最后应指向于学生会阅读、会写作,指向学生会把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过程。但是,在现实中,有些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方面上。笔者曾听到一位老师在执教《桥》这一课时,抓住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感受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教师通过品读句子、诵读课文体悟文本人物的品质。可是,这堂课只是把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显然是一种浅尝辄止的教学设计,学生除了受到情感的洗礼,并没有发现文本人物品质塑造的方法,更不用说應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举了一个教学案例,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围绕《桥》这篇课文“结尾揭开悬念”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前面如果点出他们是父子关系,行不行; 如果也可以,你读一读;现在这样写了,有什么好。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课文最后揭开悬念的表达方式能够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悬念感给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更深刻、持久。学生认识了“结尾揭开悬念”的妙处之后,思考这个方法怎么运用。然后,教师另选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结果,让学生模仿课文修改,最后揭开谜底:这篇文章该怎么改?改了以后有什么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把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进行了操练。两堂课,教的是同一篇课文,教学效果的差异可想而知。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就一定会在语文学习中慢慢走向“会阅读,会写作”的目标。当学生懂得学习之“法”,悟得语文之“法”,并且会用语文之“法”,那就是语文教师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最大的收获与成就。endprint

猜你喜欢
凡卡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凡卡》续写
一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