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超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小学生将来的发展影响深远。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要想学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意识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他们对许多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性思维。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存在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多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展开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游戏或是多媒体辅助等形式,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数学的趣味性。此外,还要通过数学与实践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看到生活中的数学是如何运用的,以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营造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创新活动是建立在大量思考基础上的,创新是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但是却无法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因此,学生才是创新的主体,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样一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空谈。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主动思考与交流中产生未知的欲望,从而形成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观念就是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充分尊重学生,宽容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学生,通过教师自己的魅力和言行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自己思考。自由思考是进行创新的先决条件,试想学生都没有自由思考的机会,那么创新何从谈起。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非常重要,可以说与学习新知识同样重要。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向,但又不能干预学生的思考过程。
三、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创新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习得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才能获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就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不满足于会做题,而是在解出答案后,要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解法,或是这种解法思路能不能运用于其他地方,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和探索,让他们在思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面对同样的课程,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进一步采取措施。在课堂中,教师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如果提出的问题多个学生都未能进行正确解答,要思考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难度太大,或是提问的学生可能都处于同一个层次。如果是这样,教师要立即调整难度或是换个角度进行提问,使学生都能在提问中受益。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积极评价,尤其是对学习较差且对数学学习不自信的学生,更要关注和帮助他们,对他们的进步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他们在回答中出现的错误,除了要耐心引导外,还要肯定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总之,教学评价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目的。相信教师通过努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平花.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
[2]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学周刊,2011(1) .
[3]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創新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