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艳,王 晶,刘 敩,胡耀杰,张 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 长春 130041)
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护理教学及实践中的应用
方宏艳,王 晶,刘 敩,胡耀杰,张 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 长春 130041)
目的 研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新型教学模式-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在临床护生学习中的效果应用与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本科室实习的本科、大专护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名。研究组在学习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时采取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操作的教学方法。结果 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临床实习护生在实际学习中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操作前后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疾病的了解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组对操作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在耳鼻喉科的应用,提高了临床实习护生对技术操作的掌握度及专科操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网格化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将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脱出来,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随时随地都提供参考与学习的机会,为网络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网络化;耳鼻喉头颈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伴随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及护理任务范围的拓延,现代护理观开始着重强调培养与造就新型的护理人才,即不仅掌握护理专业技术还具有护理实践的综合型人才,这就使临床带教的任务更为艰巨[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教学内容涵盖耳科、鼻科、喉科、颈部等,其涉及的领域解剖复杂、部位深在、难以直视,在以往的教学中只能依靠冗繁的文字描述及简单的平面图片,而学生对于三维立体的局部解剖及操作要点往往往无法理解。随着鼻内镜、耳内镜、电子鼻咽镜、电子喉镜等各种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教育现状有所改善,但仍缺乏系统完整的疾病图像资料数据库,因此丰富完善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素材资源成为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所急需完成的任务。应用高清图像及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素材资料系统[2],配合场景模拟人的实际操作演示,提高护生对解剖位置、专科技术操作重点难点、并发症等多方面的认知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护生的三维立体思维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本科室实习的本科、大专护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名,女38名,对其按照入科顺序采取单双号随机法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名,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护理理论考试成绩、护理技术操作程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护生在耳鼻喉科实习时间为6周。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科操作技能,研究组实施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教师与教材
选择有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讲解能力、示范能力、沟通能力、技术过硬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授课老师。
1.2.2 应用程序
对照组的护生接受的是传统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技术操作讲解:文字加图片讲解。研究组的护生接受的是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教学方法。
1.2.2.1 教学过程
授课老师准备好用于授课的各种资料,包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耳部鼓膜、鼓室图片,鼻、鼻咽部等实际图片及经气管切开插管吸痰操作、各种穿刺技术、灌洗术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场景护理模拟视频。
1.2.2.2 授课方法
第一步:研究组的护生利用网络化观看各种技术操作的视频资料。第二步将护生进行集中培训,由授课老师讲解每个单项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第三步护生利用模拟人及模拟场景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第四步抽选同学进行现场模拟演示,演示后请其他同学评价。第五步教师进行最后总结。第六步课后利用网络化进行回顾性学习。第七步利用模拟人及模拟场景进行考核。
1.3 效果评价
1.3.1 教学评价
其评价由教学组长在出科前1天,通过综合素质、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3个方面对护生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1.3.2 教学满意度问卷
问卷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来施行,对照组和研究组都是带教的最后1天由教学组长向每一位护生给出1份调查表,总共发出42份,回收42分,回收率达到了100%,问卷总分是100,满意>90,较满意75-89,不满意<7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实习成绩的比较,以t检验,对于带教满意度的比较,以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对比
研究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分别是(90.5±2.3)分、(91.2±2.1)分、(90.6±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生在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实习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生实习效果对比(±s,分)
组别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综合素质研究组(n=21) 90.5±2.3 91.2±2.1 90.6±4.3对照组(n=21) 82.6±3.5 78.5±3.3 85.4±3.1 t 5.261 3.618 5.576 P<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满意度是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两组护生在对教学的满意度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n(%)]
经过长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我们认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学习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3]。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其重点在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通过丰富的临床护理教学资源及场景教具模拟人模拟操作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护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身临其境,熟悉操作的用物及流程,为他们将来进入临床后培养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临床实践证明,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是先通过各种视频资料讲解技术操作,利用形象的场景模拟教具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还可以通过网络化使得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掌握护理技能,使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学生掌握专科技术的能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是有效的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从而培养工作胜任力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全部的护理实习课程和教学中的学生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目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以网络化“场景护理技术模拟操作”模式的教学方法,将临床实习目标与学生实际需要及临床护理岗位需求有机的结合,创新使学生易于理解为目标的立体图像和模拟人实际操作,从视觉、听觉、声音等多方面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觉,确保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临床教学效果。
[1] 姜艳春.临床路径带教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4(a):131-133.
[2] 赵 雪,刘 岩,薛 凯,于 丹,文连姬,程金章,刘学识博杰,金成勋.耳鼻咽喉科网络化图像教学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喉科头颈外科,2016,23(4):244-246.
[3] 熊观霞,文卫平,张伟红.新形势下本科生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的再思考[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57-25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4.151.02
张辉,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邮政编码:13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