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桐,李明忠
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陈桐,李明忠
国际化的办学方式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学院、韩国科学技术院、香港科技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五所高校以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一流的师生选择标准、前沿水平的科学研究以及广泛的战略合作等国际化发展战略,均在建校不足五十年之内建成世界一流高校,其国际化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世界一流大学;后发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0年以下院校百强排行榜》中,近年来名列前茅的五所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路径显示,其卓越发展的关键因素——国际化,对于各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唯一一家通过考察大学的核心使命——教学、研究、知识转化和国际化程度的完成情况对全球研究型大学进行排名的排行榜。[1]《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0年以下院校百强排行榜》采用与该世界大学排名相同的13个指标对其中成立时间不足50年的全球150所年轻大学进行排名,旨在展现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年轻大学的排行榜。(见表1)
表1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0年以下院校百强排行榜》指标体系及权重[2]
近年来,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韩国科学技术院、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0年以下院校百强排行榜》中均居前十位。(见表2)且在2016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五所学校的国际视野指标与其他知名高校相较均处于较高水平(见表3),洛桑理工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甚至超越了牛津大学(94.4)、剑桥大学(91.5)等传统知名大学的水平。另外,五所大学的国际化视野水平与其在两项排行榜中的排名呈一致趋势,充分显示出国际化发展成为年轻大学快速提高学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此,探究后发新兴世界一流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表2 五所大学近四年来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0年以下院校百强排行榜》中的排名[3]
表3 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高校国际化视野指标评分[4]
(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
五所高校的共同目标即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承担地区和社会责任并在国际上抢占一席之地,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社会服务成为国际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高校。在国际化的愿景下各阶段的战略规划也为其国际化发展乃至成为世界研究和创新中心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发展方向。(见表4)
表4 五所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定位及愿景[5]
学校的目标定位是与该校的创校背景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密不可分的,五所大学之所以都站在高起点上设立目标定位,既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迎合社会变革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浦项科技大学作为韩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经过短暂的28年的发展,已经确立了其作为亚洲乃至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的地位。该校自成立之时,就将国际化作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愿望的支撑力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和科研训练,通过该校教师和其他世界名校的人脉关系来实现该目标。[5]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是瑞士两家联邦科技理工学院之一,教育、科研和技术转移是其发展的核心。该校旨在满足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强理工学科的研究,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为本国的工业化发展服务。为了促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韩国政府创建了科学技术院,不断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更新设施和提高教研质量,旨在把该校建成世界超一流的研究中心大学。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院制定了一系列的中长期发展规划[7],确定其任务是在教育(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全球科学和技术带头人培养、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研究(卓越研究的促进、创新与创业、领导大型项目的发展)、合作、行政管理等方面促成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达成。该校通过培养核科学家。工程师和未来的研究领导人,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中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构。
(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学生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学校综合水平的内在因素。
1.促进生源的国际流动。高校生源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形式。一方面,扩大留学生的招生比例,提高生源的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增加派往国外大学交换生的人数,促进本地学生视野、学术和思想的国际化。
第一,扩大留学生招生人数。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学生数量少、质量高,仅招收国内1%的优秀学生,同时扩大留学生的招生比例,并“努力创造高质量、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目前,留学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已达2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长中”。[8]韩国科学技术院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学生,为占全校32%的国际学生提供健康保险、入学援助、旅游、文化课、咨询辅导服务等支持。南洋理工大学拥有逾8000名国际学生,为全球33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
第二,增加交换生人数。浦项科技大学鼓励所有学生在国外学习至少一个学期。每年,大约10%的本科生由国际关系赞助到世界各地著名合作机构完成出境计划。南洋理工大学为了补充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为其提供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早稻田,东京大学,北大,复旦和康奈尔大学等一流大学综合性全球教育的机会。每10名学生当中就有8名到海外的高等学府修读相关科目、参加交流活动或国际竞赛等。此外,还与30多个国家的150所合作大学和100多家领先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全球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平台。而其中作为本科课程一部分的“海外附属课程”项目就是该校为学生提供的一个拓宽工作世界观的机会。南洋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或地区的行业或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在专业指导下的独特的学习体验和海外工作经验,并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前往顶尖大学和包括劳斯莱斯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宝马公司在内的全球知名企业进修实习。[9]
2.保证英语课程地位。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采取不同方式提高英语水平。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将英语定为校园正式语言,“学校宣布,从2010年开始,除了通识教育的课程,其他所有课程只用英语授课”。[10]以用英语和各大洲的一些最好的合作大学的协议语言进行教学作为促进学术研究包容性的重要手段,从而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而韩国科学技术院也有超过80%的专业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大大提高了对外交流的程度和能力。香港科技大学虽然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双语环境(英语和汉语),但决定用英语教学,并设置英语自主学习中心,通过改编适合本校学习的英文学习资料以及运用网络、录像带、卫星电视等手段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
良好的师资是提高学术造诣和学校声望的保障。五所大学都通过吸纳高学历的师资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香港科技大学从政府获得大量财政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能广纳知名学者和科学家。归国侨民教师占有较大比例,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他们中间至少有80%的老师从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毕业或曾经在这些名校工作,不仅师资优质,也积累了与这些大学的学者之间建立合作研究的跨国资源”,这也是香港科技大学保持独特性的重要途径。[11]浦项科技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80%以上的教师获得国外博士学位,大大开拓了教师的国际视野。南洋理工大学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位科研人员,为学校带来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行业经验。为提高教师竞争力,该校根据不同教师的职级特点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奖优罚劣的动态考评机制。同时,自主确定薪酬标准,旨在通过较高的薪酬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此外,学校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物质条件到科研环境都给予保障,其人文精神成为留住优秀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12]
(一)国际化的学术研究及理论成果
浦项科技大学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国际水准,仅2006年一年之内,231名教师发表的国内学术期刊达到了人均5.5份,且大部分被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所采用,而且这一数目从2006年以来持续增加。(见表5)随着每位教师的SCI论文数量达到每年6.8篇以上,在2015年SCI每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4.71的数量,其研究表现促进了大学知识产权在数量上的相应增长。浦项科技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科技领域不仅建树颇高,并在政府的授权和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下,将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到国际范围内,近年来专利注册数目不断增加(见表6)。
表5 浦项科技大学教师学术刊物[13]
表6 浦项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提交申请数和专利注册数[14](国际)
韩国科学技术院倡导本科生同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合作开展创新性的研究项目。本科生可以随意更改自己的专业从而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兴趣的发展。自2006年以来该校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不断增加,SCI数量近十年来持续增长,同期的技术转让成果数量也呈上升趋势,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及有效的转化力充分发挥该校的竞争优势和社会服务能力。(见表7)香港科技大学拥有国际一流的先进实验设施设备以及网络全球化的学术图书数据查询系统,为学生提供完整、准确和前沿的研究资料,并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联合办学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科研水平,近70%研究项目获评为国际卓越或以上水平,在香港院校中首屈一指。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提供的学习条件中考虑到启动青年人参加高等教育领域内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关系单位不断发布新的研究和学术内容,为后续有兴趣参加实践的学生提供短时间内国外大学或瑞士内部的实践项目。南洋理工大学通过跨学科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新创意媒体、保健医疗体制科技、新丝绸之路和创业创新生态模式五个方面再攀高峰,致力将其打造成一所卓越的环球大学。该校考虑到不断变化的研究环境设计了新的研究战略,即五大泛大学峰:地球可持续发展、全球亚洲、安全社区、健康的社会和未来学习,以国际化的视角来进行社会性科学研究。
(二)成果转化产生国际影响
产学研相结合是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和卓越化发展的重要选择,学校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将科研产品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提供科学服务。
伴随着开拓性的研究,浦项科技大学正在引领行业需要的一种基于大学和行业之间的长期互利合作伙伴关系而实施产业合作系统。2004年4月该校成立研究与业务发展基金会,通过学院—产业合作,将研究成果传播给社会,产生协同效应,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此外,还建立了业务开发团队,负责技术转让、专利注册、专利申请和启动。[16]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是一个通过转让知识和教育研究创造社会福利的机构,它以创新和回收作业的形式来协调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学校和工业之间的所有关系,也注重通过外部合作将自己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输出和分享。例如,于2009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设立了科研中心,加强自身国际化的研究与成果输出。[17]南洋理工大学实施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学术和研究计划,通过大力支持大型企业和行业领袖的形式收获红利,从而为学生提供全球性的实习机会。五所学校将学术研究推向国际的同时也更为自身的研究增加了开拓性和创新性内容。
战略合作已经成为高校提高学术水平、加强国际交流的必要选择。在共同的理念和目标之下,高校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起战略联盟,为组织成员提供联合服务。以图书资源共享、校园联合采购、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的方式,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和开放化发展。
浦项科技大学已同19个国家的7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27个国家成立了93个合作机构,并签署合作协议及备忘录,确定学者和学生交流、互换信息等合作内容。韩国科学技术院的合作院校共有257个,并于2015年10月建立了海外发展中心,以满足来自海外发展合作不断增长的需求。作为东亚优质高校的香港科技大学、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还共同加入了由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教授发起组织的AEARU东亚研究型大学联盟,该联盟同日本、中国大陆的研究型大学一起每年组织十次左右的夏令营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并召开年会和理事会交流经验,促进联盟学校学生能力的提高。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加入了CLUSTER欧洲科技型大学联盟,在联盟学校间实行校际学历互认制度(欧洲以内),以促进高端工程师、科学家、建筑学家的培养。
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区域、形式多样的强强联盟,既开阔了本校国际化的视野,又为高校间的研究与合作提供了平台,加快了资源共享与学术交流,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好地为世界服务。
无论是浦项科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小而精”特色办学,还是洛桑理工学院理工专业的强化发展,都使本校在国际教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五所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宗旨,以国际化发展定位和愿景进行顶层设计,以学科重点和地缘优势为依据,通过“精英师生”“一流学科”“前沿研究”“国际交流”等方式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建校仅五十年之内成为全球知名高校。
因此,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不应只停留在不同地域之间资源和文化的传播和共享上,而要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愿景下,依据学校特色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国际化资源合作与共享为基础,在学术深度和学科水平上力求精专,在学术领域和战略合作上力求广博,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才能赢得全球大学的赞誉和认可。
[1]陈婷婷,杨天平.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基于"“ARWU”、“THE”与“QS”排行榜的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
[2]“150 Under 50 Rankings 2016 methodology”. [EB/OL].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 world-univ-ersity-rankings/150-under-50-ran kings-2016-methodology,2016(12).
[3][5]“TIMES HIGHER EDUCATION”.[EB/O L].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 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3/one-hundredunder-fifty#!/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 t_order/asc/cols/stats.2016-10-03.
[4]“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2016”.[EB/ OL]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 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world-ranking#! /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2016-12-08.
[6][10][11]阿特巴赫,萨尔米.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7]“Mid-toLong-TermDevelopmentPlan”. [EB/OL].http://www.kaist.edu/html/en/kaist/kais t_010204.html.2016-12-07.
[8]李明忠.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9]“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EB/OL].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ranking-dataset=167425.2016-08-06.
[12]郝文斌.南洋理工大学教师绩效考核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13]“Research Statistics”.[EB/OL].http://www. postech.ac.kr/eng/research/research-activities/research-statistic/.2014-10-25.
[14]“Research Statistics”.[EB/OL].http://www. postech.ac.kr/eng/research/research-activities/research-statistic/.2016-11-03.
[15]“KAIST Research Statistics”.[EB/OL].http: //www.kaist.edu/html/en/research/research_0403. html.2016-10-03.
[16]“POSTECH Research”.[EB/OL].http://www. postech.ackr/eng/research/research-activities/abstract/.2015-10-05.
[17]韩双淼,钟周.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一项战略地图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18]张新培,赵文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联盟的组织管理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4).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A
1671-6531(2017)07-0006-06
*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河北省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BJ2016064)
陈桐/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吉林长春130024);李明忠/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北保定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