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学目标设计

2017-09-15 05:09李静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关键词:语言活动幼儿园

李静静

【摘要】幼兒园语言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方式之一,学前期处于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教学目标设计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性质和结果,而语言教学目标设计受限于教育目的和所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幼儿教师应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指导下,以尊重幼儿为基础规范教学目标设计、提升语言教学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活动 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82-02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1]由此可见教育是有目的行为,且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而教育目标则指“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具体规格,即教育者所期望形成的受教育者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2]。由此可见,教育目标是在教育目的指导下确立的,两者存在着层次之分和主次之分。学前教育目标仅指幼儿园和早期教育领域依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对象而提出、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的质量和规格,它不仅是教育实践的构成要素之一,还通过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直接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和性质。而学前教育目标各功能的实现则依托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实现情况,各领域教学目标确立同样依据于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现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前教育各领域教育目标有明确规定,并给出教育建议。学前幼儿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评价、反思的过程中理应参考《指南》,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不仅成为教学者,更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

一、对功利性教学目标的批判

1.片面追求教育的社会价值

从教育目的的内涵不难看出,就教育和社会的关系而言只重视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只强调教育的个人利益实现与否,教育者也只是按照社会的要求生产处“适合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要素,甚至部分家长也仅仅把学校看作是“鲤跃龙门”、“衣锦还乡”、“纠正恶习”的工具和手段,急于求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当然这里的成长和发展绝不是全面的,而是学到所谓的“知识”,如会背古诗,会数数,会计算等等。不仅如此更有家长单纯的用工具理性价值判断标准衡量幼儿园质量高低、评判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甚至对幼儿园展开的活动指手画脚,横加批判。

2.偏重幼儿认知和技能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各领域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幼儿认知的发展和技能的获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活动的重难点几乎大多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设计意图也大多局限于知识和技能,幼儿情感、主观感受的体验和获得不过是锦上添花,不足以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和中心。换而言之,学前教育过分注重幼儿认知和技能发展必然带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滞缓,如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包括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将会受到影响。幼儿的发展脱离了社会实际生活,幼儿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够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和应用。

3.忽视幼儿个性的培养

社会本位论下教育被视作为社会服务的机构之一,培养出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而这一教育目的指导下培养出的“人才”又被社会拒绝接纳和使用,如此一来教育失衡现象产生并不断重复。这一矛盾的产生不由得引起教育者的反思,就学前教育而言,幼儿会熟练地背诵古诗和儿歌、会快速的加减法运算、能歌善舞等会作为评判幼儿园的重要标准。标准化和机械化被纳进了学前教育领域,个别教育、尊重差异付诸在口号上而停止在行动上。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系统承担了为“未知世界”培养“未知儿童”的新的使命,“未知儿童”该是全面的、和谐的、个性的儿童。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活动更不应该是普遍的背诵、机械地模仿,而应尊重差异,发掘每一位幼儿的潜能,将教育看做艺术,幼儿看作艺术品,用心雕琢。

二、语言领域教育总体目标

前文对教育目标确立及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批判,那么,学前语言领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才是合理的。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和总结,发现学前语言领域教育目标融合:全面和尊重两种基本理念。

1.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开启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苏君阳指出素质教育的焦点应当是如何把“素质教育”从形式化的理念转化为实质性的实践活动。[3]《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完人”,并认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的趋于完善是教育的目的。[4]不仅如此,《指南》和《纲要》在语言领域教学目标的规定也体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促进幼儿认知、技能和情感各方面的发展,还体现在语言和其它领域的交叉融合。不仅有表达、倾听的意愿,还具备其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体现在幼儿学习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

2.尊重儿童

自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儿童不再是家族的附庸,而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个体。除此之外,儿童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确立和完善使儿童权益得到保障。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已有经验、尊重幼儿兴趣爱好等等要求呼声高涨,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学前教育者思想中已然确立。反观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理论知识有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发展,而教育实践过程中却是口号高喊,行动依旧。如何将“尊重儿童”的思想转换成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迫切的问题,这就要求学前幼儿教师如何在《指南》和《纲要》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学情,设计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三、语言领域教育具体目标

幼儿语言领域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全面发展”、“尊重儿童”思想指导,通过对《指南》的学习将具体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并结合大班语言活动《天上有星》进行举例说明。

1.知識

《天上有星》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押韵的儿歌,该活动知识目标“背诵儿歌《天上有星》,识记遮、钉、捉、打字”。《指南》在阅读与书写准备方面的目标为“专注……”、“……说出看法”、“初步感受”等等,没有“背诵”、“识记”等词汇。当中班或是大班幼儿在和汉字和拼音作斗争的时刻,这难道不是教育现状对《指南》和《刚要》的背叛。科学的参考《指南》、《刚要》应将知识目标设计为“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如此减少了机械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即尊重了幼儿实际学情,又保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技能

原有的技能目标是“熟练发音并区分鹰、等、星、钉后鼻音”,严格区分,以上目标仍属知识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不能局限于某个知识的获得,而是某种能力的获得,《天上有星》语言活动技能目标主要是感受后鼻音发音特点,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编儿歌。根据《指南》可将技能目标更改为“能根据已有经验对儿歌进行续编”。如此一来,不仅要求幼儿获得某种知识,更要求幼儿获得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习惯。

3.情感

《天上有星》原有情感目标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即在游戏环节,组内幼儿合作接力背诵儿歌。如此,竞技的紧张多于合作的快乐,所谓的合作和游戏是实现“背诵”目标赤裸裸的工具和手段无论是目标还是游戏都忽视了幼儿的兴趣,违背了幼儿游戏真正的需求。除此之外,最终的目标仅仅是“知识、技能”目标。而通过学习《指南》和《纲要》可知语言活动设计目标设计不应局限于语言文字本身,而应注重培养幼儿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习惯、兴趣。即在尊重儿童基础上注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语言领域教学目标设计应从知识(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出发,在《指南》和《纲要》指导下以尊重幼儿为基础,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完整儿童”。教学目标设计完成之后,教学活动设计各环节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一切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时刻关注幼儿学情,根据幼儿经验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实践活动,并根据教学目标实现情况反思教学活动。

另外,语言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具体可行,避免使用笼统、模糊的词汇,如“培养……”、“体验……情感”、“提升……”,这些词汇缺乏针对性。最后,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创设自由、轻松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图书角和游戏活动增加幼儿的经验,开展多种活动(图书阅读、社会活动、游戏等),引导、鼓励、支持幼儿与他人的交流,并真面、积极回应幼儿,树立良好榜样。一切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3).

[2]虞永平,王春艳.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0).

[3]苏君阳.素质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第6期.29-35.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语言活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如何提升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效果
以体验式故事教学为载体促进的幼儿语言能力
对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作用的认识
精心设计语言活动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研究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交际法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