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军
【摘要】阅读作为一项活动,没有人生而就会,这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如果深入课堂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就会发现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了解問题,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课型;能力训练;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阅读要求过高影响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过高、过细,超过了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打击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现象在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比较深的老教师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能够正确地归纳课文中心思想、提炼段落大意是阅读水平高的一种表现,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上语文阅读课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但是由于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需要相当强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但是由于考试时有这方面的内容,结果就变成了不是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思想,而是教师把课文的中心思想总结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背诵,这就给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了恐惧和抵触心理,打击了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再比如在语文教材中,由于很多课文取自于语言大师的作品,这些语言大师不愧是语言大师,他们对词汇的运用有独到之处,从而使对事物的描绘、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生动鲜明,令人耳目一新,取得惊人的艺术效果。在阅读课上抱着欣赏的态度给学生讲解这些词汇的运用妙处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题目,因为这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的人说,学生缺乏这种能力不正好应该培养吗?问题是除了极少数将来吃文字饭的学生需要这种能力,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能力将来是不需要的,所以没必要在这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否则也会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挫伤他们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本来阅读是一个很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超过他们实际水平的要求,给他们造成了压力,结果就使他们视阅读如猛虎,避之唯恐不及,怎么会热爱呢?
二、现实阅读教学课型反思
语文教材从选材上来看是包罗万象的,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有人事;既有古代的,也有现在的,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和幻想。应该说,在选择课文内容方面,编辑们是花费了苦心,他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这些教材时,既能学到其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又能多知道一些自然、社会生活、历史等相关知识,在思想情操方面也得到熏陶和修养。面对这多重要求,有的语文教师就糊涂了,不知道怎么做了,他们忘记了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材内容去教给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课文内容所表现的语言形式,去学会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领会他人的思想感情,来了解别人传达的知识;学会使用这些语言工具来准确、生动、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他们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去掌握其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而是大讲特讲课文的内容,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想品德课和科普课,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把阅读课上成了单纯的语文课,对课文承载的内容不求甚解。我们上阅读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能准确、快速地领会别人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应该说,要做到这一点,不只是同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有关,也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语文课也承载着因教材而适宜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任务,因此,语文课又不能单纯只进行语言分析,也要把教材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顺便扩大知识面。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除要从语言形式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之外,对课文中涉及的知识也要搞明白,以便把课文的内容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虽然这不是必须的,但是要求能够做到的,做不到就不合要求!
有的教师虽然注重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但是只推荐文学方面的作品,几乎没有推荐优秀的科学小品、科普读物,这也是一种偏颇。在语文课上,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固然有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之目的,但是也是为了今后他们在工作中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之用,因此,不能只推荐文学作品,地理、历史的等都应该加以推荐,只要适合他们阅读,他们能够接受,作品本身又很优秀,就应该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这才能达到阅读课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中的能力训练反思
重视读、写,轻视听、说。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职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说重视阅读写作,忽视听说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广义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阅读看作是接受信息的过程,阅读课就是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捕捉信息和准确理解信息的能力,如果这样来理解阅读的价值,那么就应该把听力训练也算作阅读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因为听也是接受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所谓“语文”二字,实际上就已经包括语言文字两种表达信息的方式了。有的人说,听、说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还需要语文课专门来讲?那是自然,听说能力虽然有自然生长的一面(但是如果细致分析起来,这也不是纯自然生长的,而是包含教育的成分,虽然不是通过学校教育),但是要想快速增长这种能力,把这种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就非得进行专门的训练不可。我认为,正是由于听、说是今后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的活动,所以,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到语文课上来,提到语文教学的议事日程上来。
重视精读能力的提高,忽视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看一位语文教师上阅读课,对教材的分析是很细致的,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表现手法,那分析可谓是鞭辟入里、面面俱到,属于精读的范畴。对学生进行这种精读训练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接受的信息铺天盖地,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要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就要有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这靠那种精研细磨的精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的阅读课除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和提高他们快速阅读的能力,以便跟上时代的要求。可以说,在语文阅读课上忽视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点亟待解决。
(编辑: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