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

2017-09-15 22:10王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教学设计

王颖

摘 要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的学习生成过程模型中所指的学习生成过程是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建构该信息的意义,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提出的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也是秉承了建構主义的学习理论。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源,很好的实现教学并重的思想。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民族工业发展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0 文献标识码:A

【课标要求】: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与上一节课联系,展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教材按时间顺序,分为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突破难点,使发展历程更能清晰呈现,所以对教材做了适当整合:从民族工业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特点和地位等角度,时刻围绕民族工业这一主体进行讲授。

【学情分析】:学生应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历程,有了清晰的时间概念。并且已经学习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因此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及时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成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工业在民国时期曲折发 展的史实,理解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获取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并使学生体会民族实业家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独立对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民国时期具体指哪一时间段?(2)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是指的什么时候?

上节回顾

(1)民族工业产生于何时?原因是什么?(2)何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本节课与上一节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内容。因此引导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定位是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关键。

1 黄金时期(1912—1919年即一战期间)

幻灯片: 1912、 1914-1918 、1915(1919)?

探究:联系这些时间思考国内、外发生了哪些大事?结合教材内容概括这一时期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学生概括:

(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实行有利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2)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五四运动期间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

设计意图:教材多是历史结论的展示,而这些原因的展示是非常浅显易懂的。借助教材可以使学生高效了解相关知识点。以便学以致用。

幻灯片:

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探究:文中“无效”的原因是?什么?“今也其时”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封建势力的阻挠。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黄金时期:1927—1937(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前期)

探究:阅读教材50页最后一段回答:

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原因?

学生概括:(1)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2)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培养学生概括,和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幻灯片: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探究:表格反应了什么状况?试分析原因?

教师提示观察表格的方法,注意表头,横轴,竖轴及数字变化。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也有较快发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说明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幻灯片: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学生探究:诗句分别所指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

【教学评价】:围绕民族工业这一主题,自命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用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教学设计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