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明,魏 岚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论 著・
精细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文明,魏 岚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目的 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应用精细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实施手术治疗中的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精细管理,以控制感染为目的,对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管理后,出现了3例手术感染,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后,出现了12例手术感染,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20.0%,就两种管理方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应用精细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为手术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精细管理;手术室;感染;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病人手术抢救的地方,是医院重要的技术部门。而在手术室管理中,手术室感染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保证手术室无菌操作是每一台手术顺利的保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精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将这种管理方式因公到手术室感染控制中,能够有效地变手术室感染的发生,为手术患者的治疗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1-2]。本文就精细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作了相关的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120例手术患者,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3:2,年龄14~64岁,平均年龄(39±0.6)岁,本组手术患者中,阑尾炎手术20例,子宫肌瘤手术18例,胃切除手术12例,骨折手术1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3±0.9)岁,本组手术患者中,阑尾炎手术10例,子宫肌瘤手术15例,胃切除手术10例,骨折手术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制度管理
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健全的制度是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保障,是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的保障。因此,医院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手术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等[3],沿着按照相关制度来进行各项管理。
1.2.2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针对手术室感染问题,成立了手术室感染控制专业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分管,设置组长,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在培训过程中,将手术室感染相关问题进行重点培训,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同时落实相关责任,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各部门、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1.2.3 手术器械的管理
在手术治疗中,手术器械是否无菌是引起手术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手术器械的管理,在手术前,要对手术相关器械进行无菌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器械,要及时更新;在手术过程中,要将相关器械分类放好,以便手术操作;在手术后,要将相关器械归置到相应的区域,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病菌、病毒滞留在器械上。在使用器械的时候,尤其是在手术操作完成的时候,要强拿轻放,要避免器械上的血迹流到患者、医务人员的身上,进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1.2.4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手术环境的好坏也是引起手术室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的地方,每天都会接到多台手术治疗,而每台手术后都会遗留许多血迹、药迹,这些血迹、药迹中极有可能藏着大量的病菌。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打扫手术室,定期消毒,保证手术室环境干净。进出手术室的医务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卫生合格的一次性口罩、头套、手套工作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管理后,出现了3例手术感染,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后,出现了12例手术感染,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20.0%,就两种管理方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管理方法应用后的手术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精细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管理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4]。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精细管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精细管理模式下,管理责任得到了落实,所有工作都有章可循[5]。手术室作为病人抢救的地方,对手术室要求非常高。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手术室感染问题的发生,进而为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而精细管理的应用,手术室相关工作都得到了落实,与手术室感染相关的因素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手术感染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6]。
[1] 公冶金燕,王小妹. 探究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精细管理的应用效果[J].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400-4402.
[2] 姜海鲲. 实施精细管理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7:130+132.
[3] 王亚军. 浅谈精细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9:1760-1761.
[4] 薛荫青. 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 河北医学,2016,05:851-853.
[5] 徐桂娟,张艳艳. 精细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3:236-237.
[6] 王金玉. 手术室精细化流程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5,08:96-98.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fne management in infection control in operation room
Huang Wen-ming,WEi lan
(People's Hospital of Hotan, Xinjiang, Xinjiang Hotan 848000,China)
Objective Purpose In the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fn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analyzed. Methods Intercept in May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surgery treatment of 120 patients with surgery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digital random,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in 120 patients with surger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each. Implementing the management of conventional control patients during the surgery,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 of fne management, to control infec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implement of fine management, and 3 cases of surgical infection in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is 5.0%;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management, and 12 cases of surgical infection in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was 20.0%, the two kinds of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control effect than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perating room, to the health of the surgical patients.
Fine management; Operation room; Infection; Application effect
R473.6
A
ISSN.2096-2479.2017.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