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舒月
(湖北省秭归县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443600)
对比不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谭舒月
(湖北省秭归县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443600)
目的 比较绳梯式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临床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优质的穿刺法。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区域穿刺法,观察组则采取绳梯式穿刺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穿刺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中共出现了12例血管瘤(48.00%)、4例内瘘狭窄或闭塞(16.00%)、5例血栓(2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00%,且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穿刺疼痛21例,穿刺渗血例数为11例,皮下血肿例数为8例,穿刺效果较差。而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2例血管瘤、1例内瘘狭窄或闭塞、1例血栓),15例患者感觉穿刺疼痛,5例患者穿刺渗血,3例患者皮下血肿,穿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绳梯式穿刺法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能够很好的控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临床穿刺效果,显著的提高了疗效,值得推广。
绳梯式穿刺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对于急性、慢性肾功衰竭患者来说,血液透析就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是替代肾脏工作的主要方法,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意义[1]。近年来,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而临床上治疗慢、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只能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医治,但是由于长期对动静脉进行穿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增加[2]。动静脉内瘘就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旦发生闭塞、狭窄等情况,会影响患者继续治疗。因此,采取合适的穿刺方法对血透患者的生命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血透患者应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法,比较绳梯法与区域法的穿刺效果,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4~74岁,平均(53.5±6.8)岁,其中,肾功能衰竭伴有糖尿病患者15例,伴有高血压患者8例,低血压2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4.2±6.7)岁,肾功能衰竭伴有糖尿病患者13例,伴有高血压患者7例,低血压2例。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均同意并签署内瘘穿刺知情书以及本次研究注意事项告知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穿刺方法
1.2.1 区域穿刺法
距离在内瘘口五厘米以上的地方选取较为充盈的、弹性较好的内瘘血管进行穿刺,注意穿刺均固定在一个区域[3]。
1.2.2 绳梯式穿刺法
首先对瘘管程度、侧支血管进行分析评估,确定患者动静脉穿刺点的数量,将4个穿刺点呈绳梯式排列,保证相邻的穿刺点之间间隔为一到两厘米左右。动脉穿刺点的选取最好是在吻合口五厘米以上部位,要求穿刺血管具有良好的震颤度,穿刺时方向依据向心法;静脉穿刺点距离动脉穿刺点10 cm以上,尽量避免同一个穿刺血管。进针方向应该在30°~40°左右,穿刺前应当仔细了解血管走向、深浅度、管壁厚度,对皮肤进行消毒以后扎上止血带,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向后绷紧皮肤,使其固定。在全部穿刺管按照顺序进行1个轮回穿刺后,再从第一个穿刺点开始循环[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效果:穿刺疼痛、穿刺渗血、皮下血肿例数,以及两组患者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血透患者的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记做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穿刺效果比较
观察组血透患者中,穿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包括穿刺疼痛、穿刺渗血、皮下血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穿刺效果比较[n(%)]
2.2 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84.00%(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穿刺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主要应用的穿刺方法有3种,包括:绳梯法、区域法、扣眼法,其中扣眼法的应用没有前两种广泛,因此本研究将绳梯法与区域法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效果[5]。
区域穿刺法是通过在患者动静脉处某一区域进行多次穿刺,该方法操作简单,护理人员以及患者自己均可以很好的掌握,但是该方法缺点较多,由于反复的在这区域穿刺,很容易造成血管壁越来越薄,形成动脉瘤,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还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6]。
绳梯式穿刺法的关键在于在血管上轮回的进行穿刺,在患者血管上选择4个穿刺点,在经过一次穿刺后,上次用的穿刺点已经愈合,可避免在血管同一位置长久刺激,预防血管瘤生成,并保证血管扩张均匀,还可以预防假性动脉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绳梯式穿刺法具有良好的穿刺效果,不仅能够明显降低穿刺渗血的发生,还可以有效改善穿刺疼痛感,提高患者治疗效率的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7]。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绳梯式穿刺法后,穿刺效果得到明显改良,不仅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1] 韩晓苇,张秀芳,张桂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钝针绳梯式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6,14(16):1686-1688.
[2] 邱淑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皮下隧道形成技巧及其临床观察[J].医疗装备,2017,30(2):113-114.
[3] 周晨晨.两种穿刺法对预防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比较[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735-1737.
[4] 丁 青,朱元琴,周旭玲,等.双绳梯式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6,15(7):625-627.
[5] 王红梅.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14-216.
[6] 程 静.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6,17(9):78-79.
[7] 张晓燕.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738-1739.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17.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