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婧 ,郭锦丽2,祁丽霞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时间的探讨
杨 婧 ,郭锦丽2,祁丽霞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不同时间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兔耳缘静脉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探讨持续输注时间与发生静脉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大耳白兔60只,遵循完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取其左耳外耳缘静脉为实验血管,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后持续输注给药1 h、2 、3 h、4 h、5 h,给药结束后每组各取6只切取活体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静脉炎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持续输注相同时间,胺碘酮组的炎症反应重于生理盐水组,在3h时开始有中度炎症出现,两组结果在4 h时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外周静脉经留置针持续输盐酸注胺碘酮注射液时,同一静脉持续输注给药的时间一般以2 h为宜,最多不宜超过3 h,若持续给药时间超过3 h,则应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交替使用,从而更好的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炎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属于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安全性高,起效迅速,疗效明确的优势,目前临床应用效果理想[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值为2.5~4.0[2],刺激性强,易引起静脉炎,国外有文献报道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可高达8.0%~54.5%[3]。尽管说明书推荐应尽可能通过中心静脉给药,但由于心律失常多为突发性疾病,在抢救状态下时间紧迫,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随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所以通过外周静脉持续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现象仍十分多见。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本研究以静脉炎发生前的预防为切入点,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发生的具体时间,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1 实验动物
选用同种健康大耳白兔60只,体重2.5~3 kg,雌雄不拘,分笼饲养,无耳缘静脉畸形、损伤。
1.2 主要实验用物与仪器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30036,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美国BD的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料;单通道微量注射泵(WZ-50C2);德国徕卡TP1020全自动组织脱水机。
1.3 方法
1.3.1 实验分组
将60只健康大耳白兔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30只,以左耳外耳缘静脉为实验血管。
1.3.2 操作方法
所有操作均由研究者本人统一操作,采用特制兔盒固定限制其活动。电推剃毛后,严格遵循静脉留置针操作要求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并用自粘弹性绷带轻轻固定双耳,防止抓脱;按照所属组别给予相应时间的持续静脉给药。
1.3.3 给药剂量
实验组参考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临床推荐给药方案,在保证临床给药浓度的前提下,通过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4]进行换算,最终确定给药剂量,见表1。
表1 最终确定给药剂量
1.3.4 标本采集
两组分别于静脉留置针持续给药1 h、2 h、3h、4 h、5 h后各取6只,肌注麻醉后切取活体标本(3.5 cm×1.0 cm),即以穿刺静脉为中线左右两侧各0.5 cm,共1 cm,以穿刺点为标记点,远心端取0.5 cm,近心端取3.0 cm,共长约3.5 cm的活体标本,将标本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每个标本分别于穿刺点近心端0.5 cm处、留置针尖端处、留置针尖端近心端0.5 cm处进行切片,HE染色,并交由病理科医师进行光镜观察。
1.4 判断标准
1.4.1 肉眼观察
采用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S)2016版标准[5],结合动物实验特点,将静脉炎分为0~4级,即0级:没有症状;1级:穿刺部位发红;2级:穿刺部位发红和/或水肿;3级:穿刺部位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1英寸,浓液流出。
1.4.2 炎症反应
光镜观察分为4级[6]:(1)无炎症反应:仅见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充血水肿;(2)轻度炎症(+):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血管壁及血管腔未见炎症细胞;(3)中度炎症(++):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血管壁各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4)重度炎症(+++):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壁各层及血管腔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腔内可见较多的渗出物及坏死的细胞碎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肉眼观察情况
胺碘酮组的兔耳缘静脉在1 h、2 h、3 h、4 h组均无明显变化,仅在5 h组出现1例输液部位发红,1例血管轻微条索样改变。生理盐水组均无明显肉眼可见变化。
2.2 两组持续输注相同时间血管炎症反应等级比较
两组兔耳缘静脉的炎症反应均随着持续输注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胺碘酮组的病理切片在3 h组血管内皮结构完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随着持续输注时间的增加,在5 h组血管内皮大量脱落,炎细胞大范围浸润,并可见大量坏死细胞碎片。生理盐水组血管内皮结构均完整,仅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2组血管的炎症反应等级比较在4 h和5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持续输注相同时间血管炎症反应等级比较
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或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均会对静脉炎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7],这些刺激性因素持续刺激内膜,造成局部血管内膜损伤,引起局部血小板凝集,并释放一系列前列腺素,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局部血管的白细胞浸润性炎症,即静脉炎[8]。7.35~7.45是人体血浆的正常pH值范围,4~9则是人体可耐受的静脉输液药物pH值范围[9],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会受到输入液体的pH值的影响,无论是偏酸或偏碱,均可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10]。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值为2.5~4.0[2],属于偏酸性药物,对血管具有较强刺激性,极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裔雅萍[11]研究建议同一静脉连续输注胺碘酮不宜超过24 h。胡淑芬[12]研究建议在使用外周静脉输注胺碘酮时,至少4 h更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部位。本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组的炎症反应重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持续输注相同时间血管炎症反应等级在4 h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但胺碘酮组在3 h时即出现1例中度炎症反应,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因此,出于静脉保护的角度,建议在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时,即使局部肉眼观察无静脉炎表现,同一静脉持续输注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2 h为宜,最多不宜超过3 h,若持续输注给药时间超过3 h,则应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交替使用,为静脉的自我修复提供充足时间,从根本上做到对静脉炎的预防。
[1] 高冠男,刘玉清,李一石,姜 君,张效霁,张黎明.189例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679-68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二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69-1070.
[3] Norton L,Ottoboni L K,Varady A,et al,Phlebitis in amiodarone administration: incidence,contributing factors,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Am J Crit Care, 2013,22(6): 498-505
[4] 刘 民,朱孝荣.医学实验动物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311-313
[5] INS.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 2016
[6] 毕秀芝,林丽丽,于艳华.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3):21-22.
[7] 何国平,喻 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3.
[8] 张 伟,金 丹,荣山伟,武晓燕,孟庆慧.不同药物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血管刺激的实验研究[J].全科护理,2010,(17):1519-1520
[9] 章飞飞.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给药方式对化疗性静脉炎影响的研究[D].广西:广西医科大学,2010:12
[10] 鲍冠君,冯 莺,俞 琦.静脉炎防治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0):36-39.
[11] 裔雅萍,刘 烨,谢 欢,孙志琴.集束化护理在应急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输液治疗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6,42(2):242-243
[12] 胡淑芬,游 莉,吴施惠.两种输注方法对预防胺碘酮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对比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03):393-39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
B
ISSN.2096-2479.2017.17.178.02
郭锦丽,工作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详细通讯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邮编: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