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琼
摘要:文化的差异性导致文化融合过程中文化过滤的存在,翻译作为文化融合的一种方式,存在多种过滤方式。本文以“我不是潘金莲”的三种翻译为例,运用翻译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化融合;我不是潘金莲;翻译理论
近来,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大热,并斩获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得到了最佳影片“金贝壳奖”。此部电影是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而成。
刘震云,河南新乡人,著名作家、毕业于北大文学系、矛盾文学奖得主,新写实主义作家,著有《塔铺》《单位》《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等文学作品,具有确定的主题:抗议物质对于精神、权力对于尊严、历史对于人性的威胁与摧残。作品以幽默讽刺见长,灵活地使用各种市井口语和乡音来写作,运用狂欢化的语言和冷幽默风格。嬉笑怒骂之下,是对中国人的固有心态和逻辑思维的反思。他的作品,有对“哲理深度”更明显的追求,对发生于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荒诞”和人的异化的持续的揭发。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获奖之后的新作,围绕一个“告”字:一句不得体的气话“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引发了从县级法院官员到县长、市长和省长的撤职风波和政治风云的变幻。明写当代“潘金莲”告状,实讽官场生态的故事,解剖了官场的环环相扣、官场的腐败无能、官场的荒诞、官员的无奈。其语言特色为传统的说书表达方式,以最接近日常、民间“说话”的方式来叙述作品,话“绕”与事“缠”相关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书已经售出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荷兰语、俄语、韩语、阿拉伯语、越南语等11个语种。其中,意大利语预付金额达到8万欧元,创中国文学图书销售预付的新纪录。
针对题目“我不是潘金莲”的翻译,有以下几种版本:电影将其译为“I Am Not Madame Bovary”,葛浩文将其译为“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以及网络版“I Am Not Pan Jinlian”,本文意在从文化空缺这一现象的翻译策略出发,对三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词汇意义往往带有独特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义范畴分解和描述世界。因此,一种文化里有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就不存在。由于中西方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汉语与英语的词汇体系中存在许多词义空缺的现象,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针对词义空缺这一现象,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以及加注法。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为卖炊饼的矮子武大郎之妻,因与西门庆有染,毒杀武大郎,最后两人恶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所杀,《金瓶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國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之后,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I Am Not Madame Bovary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而每一种语言亦包含着许多民族色彩鲜明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在语言中可能以成语、典故、俗语等形式表现出来。在中国传统观念看来,潘金莲的形象是背叛丈夫的出轨女人。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却使自己成为高利贷者剥削的对象。影片不仅针对国内市场,同时定位海外市场,根据目的论,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是翻译的主要目的,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接受者即译文的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读者或听众。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作为中国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汉英翻译家,葛浩文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将潘金莲的意义翻译出来。在文本翻译中,这涉及两种具体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是要将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葛浩文采取的具体翻译方法居于归化和异化之间,恰恰体现了葛浩文个人的翻译风格:在“忠实”与“创作”的平衡中从“翻译文字”走向“翻译文学”。
I Am Not Pan Jinlian:这一翻译明显是运用直译方法的结果。一方面,它保留了“潘金莲”这一文化意象,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一个语言的繁荣和发展往往能体现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兴衰。繁荣强大民族的语言往往会成为强势语言。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中国特有的一些事物的名称也被借入到英语中。这一翻译策略没有将代表中国特色文化的文化意象省略,有助于外国人了解“潘金莲”,展现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翻译策略直接翻译意象,但是忽略了其意义的传达,因为原文想要传达的是潘金莲这个意象传达的意义:背叛丈夫,为外国读者提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意象,不助于读者对其理解。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词语意义的确定在翻译过程中十分重要。词语一般具有两层含义: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义,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指代意义即其指代的事物。然而,仅仅懂得词语的指称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全面理解并忠实传达词义,还必须了解词语的蕴含意义。蕴含意义指词语内含的情感和联想意义,是词语的隐含意义。汉语的蕴含意义是词语内含的情感和联想意义,主要体现在词语的修辞色彩、文体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汉语词语的语言形式往往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的国俗词语中,如俗语、成语、歇后语等。翻译此类词语时,译者应在不影响指称意义传达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在译文中反映出原文独特的文化信息和审美价值。3此种翻译方法翻译出原词汇的蕴含意义,并未估计到这一文化意象的传达。
翻译无定本,由于译者的经历和所在背景以及侧重点不同,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便出现差异,但是翻译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孟祥春,Glocal Chimerican葛浩文英译研究[J],外国语,2015(4),77-85。
[2]陈德彰:热词新语翻译谭[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3]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