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7-09-14 12:24邓丹
商情 2017年29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新精神语文教学

邓丹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善于创新,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精神 发散思维 想象思维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一个误区: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见解,而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教死知识,而应教学习方法,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创新本身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所以,我们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育模式,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有意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古人说:“疑乃觉悟之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创新。所以,启发质疑,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語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但在传统教育的某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在这些观念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我们首先要破除学生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和迷信。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教材和书本,甚至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挑刺”,以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批判精神。其次,要破除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和迷信。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是毋容置疑的,但学生的大脑不是教师的复制品,他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材说“不”,敢于向教师说“不”。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让学生养成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科学思考,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有质疑才有思索,才有辨别,才有创新。可以说,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是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是在思维过程中,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这种思维能打破思维限制,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合乎情理的想象就是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的东西,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为想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为想象,阿基米德测出皇冠的含金量,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有想象。因此,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决定着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有创新精神。

五、注重语文教学的延伸,为创新提供动力

语文教育要立足于课堂,但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语文学习本身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学生几乎处处与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有关,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已不能了解最新的知识。所以,学生要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就必须从学校、从家庭、从社会等各方面去学习,从各种渠道去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源泉。

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曾经说:“根据调查,85%的语文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学获得,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万明春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首先要把学生当一个人看”,这不仅是说我们要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同时要意识到,既然是人,就会有差距,但更有潜能,要相信,学生有无穷的创造力。语文教学正如布鲁纳所强调的“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所以,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当一个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智者、大师,而不是简单的匠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创新精神语文教学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