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由著名导演谢添和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共同打造的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家喻户晓,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更是广为流传,至今仍被观众传唱。1981年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荣获了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戏曲影片奖。
恩师牛得草先生,在旁收博采、广取众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流派,他的“官丑”尤称一绝。他技艺精湛,唱念做舞俱佳,既讲究程式规范,又力求贴近生活,表演洒脱雅致、亦庄亦谐,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大家风范,被香港《大公报》誉为“东方卓别林”。牛先生的代表作品有《卷席筒》《唐知县审诰命》《做文章》《拾女婿》等多部优秀丑角作品,尤属《七品芝麻官》最广为人知。唐成是一个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心系百姓、敢审诰命、智斗严嵩、为民做主的好官员,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芝麻官”的人物形象已被几代人接受。这部作品在剧本里体现了人民性和大众性,故事中充满了机趣,加上牛先生极具观赏性的表演,因此久演不衰。
遥想当年,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风靡改革之初的中国大地时,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根本不懂戏,但是牛得草先生在《七品芝麻官》中扮演的唐成形象,一下子就征服了我一颗懵懂少年的心……于是,我毅然辞别父老乡亲,从黄河岸边的故乡封丘孤身来到山城鹤壁,投奔到牛得草先生的门下,开始了我每天刻苦练功的学戏生涯,也开始了我和“芝麻官”一生的不了情。
《七品芝麻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我在恩师牛得草先生的基础上加工提高自己的演技水平,我多次向京剧名家钮骠、朱世慧、贯涌三位先生拜师学艺,上海昆剧团的国家一级导演沈斌也多次到我团给我排戏,在京昆前辈们的精心指导下,豫剧《七品芝麻官》在原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艺术水平。唱、念、做、舞上,我吸收了京昆的表演艺术风格,使豫剧的官丑行当提高了品位,做到了雅俗共赏,还在演出时现场书写“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唐成的执政诺言,不但突出了唐成的人物形象,还将这句代表这部戏主旨的谚语深深印在观众心中。
自80年代初,我师从牛得草先生,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在继续和“芝麻官”的缘分。2000年,我担任鹤壁市豫剧团团长后,成了剧团职工的“芝麻官“和“父母官”,在牛得草先生《唐知县审诰命》(也就是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的舞台版)剧目的基础上,创作并主演了新编“芝麻官”系列剧目《唐知县斩诰命》,在剧中继续扮演唐成。该剧荣获了河南省第九届戏曲大赛金奖,200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拍为戏曲电影《七品知县卖红薯》,该片荣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河南省2006年“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4月,我主演了《芝麻官下江南》荣获了“中国豫剧节”剧目优秀表演奖。2015年我主演了电影《芝麻官进道观》《芝麻官惊梦》,继续饰演唐成,在“黄河戏剧节”上获得个人表演一等奖。2016年我又创作演出《芝麻官挂帅》在央视播出深得好评。
2012年7月,我担任鹤壁市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一职后,在鹤壁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同仁们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演职员工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先后排演了新戏《石武举别传》《草根秀才》《荒唐牌坊》《封丘县令》《伙夫县长》《徐九经还乡记》《三打金枝》《打金枝》《陈桥旭日》《憨生别母》《三打白骨精》《法海禅师》《宝贝》等多部大戏,深受全国戏迷观众的喜爱。我团还曾多次携剧进京演出,2012年两次进宝岛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牛派代表作《七品芝麻官》《卷席筒》一票難求,得到了台湾观众的高度称赞,还送语“宁可三天不吃饭,也要看看金不换”。
“芝麻官”已成为鹤壁的一张名片,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牛派艺术的发展,支持戏曲文化人才建设。2014年6月,为进一步弘扬牛派艺术,打造“芝麻官”艺术品牌,在鹤壁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由鹤壁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组织实施了“芝麻官大舞台”活动。三年多来,“芝麻官大舞台”利用鹤壁市艺术中心小剧场固定每周六晚七点半常态化演出,截至目前共演出170余场。深受鹤壁市民和周边地市戏迷的欢迎和好评,也逐步成为了具有鹤壁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我与“芝麻官”,“芝麻官”与我,今生永世不了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