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与纪实的边界

2017-09-14 09:59刘思麟
数码摄影 2017年9期
关键词:纪实虚构边界

展览“听我说——中瑞当代摄影中的新叙事”于2017年6月19日起在OCAT上海馆呈现,展览邀请来自中国和瑞士的10位年轻摄影师,用影像语言搭建起层叠交错的叙事时空。两位策展人——彼得福伦德和施瀚涛一对中、瑞两国的当代摄影实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他们发现两国的摄影实践者不约而同地在利用摄影作为媒介展开叙事,在纪实和虚构之间创造出一个想象的现实。

这也是当代摄影实践的共性。一方面,叙事这一人类自古有之的记录与表达诉求,不断在各种媒介中找到承载的语言和形式。自摄影诞生之日,影像叙事便展开了自身独特的历史,虽经时代变迁,却历久弥新,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摄影中发展出既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个人的表达。另一方面,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每一个社交媒体的使用者都成为生活的讲述者,宏大叙事进一步分崩离析,浩渺的微观叙事汇集在一起,显露出人类新的境遇。因此,展览不仅邀请观众“听我说”——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发出“Follow Me”(跟我来)的邀请,邀请每一个观众成为叙述者。

展览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刘思麟和罗曼·马德尔通过角色扮演模糊着虚构与纪实的边界。

I'm every where

电影《超体》里讲了一个趋势:当人的智能开发到100%后,作为智能承載媒介的身体就会灰飞烟灭,“I am every where”说明能量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人此时转化为了“神”。而当物质媒介不再能承载信息能量的时候,媒介形态即会消散。而图像就是这样充斥满了“every where”,它有着巨大的能量,也有着巨大的虚妄,它即是终结,却也是起源。

我把北京的家搬到了展览现场,这个房间里没有“作品”,只是个蕴含着些图像的普通空间。

我自己进行的各种影像实践,不论是“正儿八经”的摄影艺术创作,还是干脆直接用手机自拍自娱,好像一直在寻找关于摄影的答案,却也一直在否定得到的答案。也许在今天关于摄影与影像问题的探究,对摄影本体语言与边界的探索,该回归到摄影的本质上去进行重新定义。这个项目是对于时代症状的反思和排演,我把自己当做一种传播介质,试探和演绎当今图像的多舛命运而又无处不在:I am every where。

每一次拍照,每一次传播,都变得像是对生活的祭祀仪式。对图像的依赖与崇拜缓解了网络生存环境造成的恐惧与疏离。我们迷失在这种非理性的崇拜中,同时分泌出一种全新的自我,或者说是释放了压抑的本我,这样的过程驱逐了对环境的恐惧和无助,而原始的又失序的环境或许又给了我们重新选择命运的自由与机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纪实虚构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砚边纪实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虚构的犹太民族?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混乱实验室纪实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