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疗效分析

2017-09-14 12:59
关键词:语言性顺利开展儿科

陈 晞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300)

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疗效分析

陈 晞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300)

目的 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儿科患儿10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非语言性沟通)各50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依从率92%,对照组依从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可提高患儿依从性,为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值得推广使用。

非语言性沟通;儿科;依从率

凡是涉及到儿童以及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问题均属于儿科诊治范围,收治的对象多处于生长发育期。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儿科护理工作往往难以顺利开展。非语言性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利用肢体工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来将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对方[1]。将其应用在语言表达能力尚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疗效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儿科患儿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0例。对照组中男238例、女262例;年龄3~12岁,平均(6.25±0.30)岁;病症类型:肺炎337例、胃肠型感冒88例、过敏性紫癜50例、病毒性脑炎18例、川崎病7例;病程3~7 d,平均(3.20±0.20)d。观察组中男240例、女260例;年龄2~12岁,平均(6.30±0.25)岁;病症类型:病症类型:肺炎329例、胃肠型感冒86例、过敏性紫癜55例、病毒性脑炎20例、川崎病10例;病程2~7 d,平均(3.25±0.25)d。纳入标准:(1)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需转入重症监护者;(2)昏迷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实施分组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与患儿展开沟通交流,将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内容采用深入浅出、简洁易懂的语言完全告知患儿,并力争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促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性沟通,首先,在面对患儿时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以亲切自然的动作拥抱患儿或抚摸患儿,促使后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并消除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员存在的戒备心理。其次,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着装整洁,各种操作精确、优雅,在与患儿交谈时不时运用微笑、点头、手势等肢体工作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及气氛。第三,眼睛为心灵的窗口,在与患儿交流时要以亲切友善的眼神盯着患儿双眼,面部表情柔和自然,利用眼神向后者传递友善的态度。

1.3 观察指标

将依从率作为观察指标,依据护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将其各标准制定如下:在患儿父母未参与下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为完全依从;患儿父母参与下护理工作顺利完成为部分依从;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不依从,依从率(%)为完全依从率和部分依从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依从率92%,对照组依从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率比较 [n(%)]

3 讨 论

儿科患儿在住院接受治疗时普遍对护理人员及科室存在着抵触心理,所以如何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成为推动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之所在。然而,目前儿科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并未将患儿作为服务的中心,各种护理内容、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的传达仍然是以护理人员为主,导致整个交流工作充满着硬性色彩,无法获得患儿的认可,使得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甚者致使治疗的失败。所以,如何构建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本次研究证实,实施非语言性沟通的观察组患儿依从率92%,而常规护理下的对照组依从率仅为80%,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将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将有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治疗取得理想疗效提供有力帮助。其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在与患儿交流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促使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戒心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同时利用友善的眼神、柔和自然的面部表情能够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得诊疗工作更容易得到后者的认可[2]。以上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应用尤为适用于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较差的儿科患儿,所以对于目前护理工作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当前护理人员数量与临床实际需求之间的缺口仍然处于拉大态势,如何降低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及压力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可提高患儿依从性,为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值得推广使用。

[1] 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0(06):87.

[2] 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5(33):174-175.

[3] 郑星星.在儿科护理中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06):93-94.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8.112.01

猜你喜欢
语言性顺利开展儿科
“阅读”越有收获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语言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时效性资源应用论析
浅议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圆梦儿科大联合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论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
发挥专业咨询机构作用,助力PPP项目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