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开芬
在昭通全市600万人口中,有残疾人37.8萬人,其中0~18岁的残疾少年儿童就有1.24万人。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其中,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于1993年建成开始招生,最初仅招收聋哑学生,2007年开始招收盲生,2017年开始招收智障学生。其余的7个县级特殊教育学校都是在“十二五”初期建成开始招生,主要招收本县的智障、聋哑儿童少年。全市8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生1 044人,其中视力残疾43人,听力残疾556人,智力残疾445人。
一、昭通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为了普及智障、视障、听障三类残障儿童教育,要求所有学校必须接受残疾学生,并采取多种形式为残障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比如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以及送教上门等举措,基本实现了残障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全覆盖”的目标,残障儿童少年也同其他孩子一样完成了义务教育,并已基本形成了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对特殊学生的培养,所以特别重视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位,从而为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一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特殊人群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缺陷,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如孤僻、任性、自私等,阻碍了他们与健全人的交流与合作,并由此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我们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耐心地矫正他们的心理缺陷,细心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懂得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二是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调整课堂教学速度,放慢授课节奏,使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教学内容;尽量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或励志教学视频,激励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发奋学习。三是转变教学模式。这些特殊群体中的小学生,他们大部分对读书有心理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此,我们坚持直观性、趣味性、针对性的原则,运用表演、游戏,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开拓思维,锻炼能力。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对一个个活灵活现又各有特点的孩子,由于每个人个体早期所处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个能让每位残疾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的实施方案,并尽可能地做到张扬个性,鼓励特长。
(三)财政保障力度增大。特殊教育能否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与保障力度密不可分。只有合理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提升,也才能缩小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更好地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保障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条件,各级政府在财政制度上给予优先支持,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优化,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学习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同时,为了减轻这些特殊家庭的经济负担,政府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解决他们就学期间的生活费用,保障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二、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昭通特殊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所特校也都采取一切措施挖掘潜力招收残疾学生,但由于受师资、校舍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还远远不能满足特殊群体受教育的需求。
(一)更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关注。截至目前,昭通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障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比较而言,孤独症、脑瘫、重度及多重障碍等其他残障儿童的入学问题还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普通学校中还存在为数众多的学习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等,由于受师资力量、专业水平等制约,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服务措施。
(二)融合教育亟待发展。虽然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随班就读或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但多数残障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仍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2017年,昭通市半数左右的残障儿童主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而让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相比而言,昭通普通学校从理念到行为、专业支持等方面,都没有为接纳残障学生所开展的必要准备工作。
(三)师资配备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人员配备不足。2017年,昭通的特校生师比严重不足,仅为5︰1,远远达不到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生师比3︰1的规定。不仅如此,特殊教育学校还存在师资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学生残疾类型逐渐增多、残疾程度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以及康复训练,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而言,是个更大的挑战。同时,随着融合教育的广泛开展,特殊教育学校需要转型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承担起巡回指导的工作,他们不仅要了解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还要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普通学校里各种类型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四)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逐年在增加,但与新形势下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还缺乏稳定的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大部分随班就读学生生均经费标准与普通学生相同;二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特教津贴太低,对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激励作用有限,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学校教师未能享受特教津贴;三是特殊教育学校所承担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的交通、差旅等费用缺乏专项的经费保障,对普通学校教师、特殊儿童家长等开展的培训工作,也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渠道。笔者认为,如果仅靠短时间的特殊政策或发扬特殊教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特殊教育工作是难以持久和有效开展的。
三、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
特殊教育不仅能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能更好地开发他们的潜能,补偿他们的缺陷,帮助他们获得生存发展的能力。只有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才能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适宜的教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才能更好地阻断贫困在这些特殊人群中的代际传递,使他们及其家庭也能够和其他人一样脱贫致富,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一)推进融合教育,多途徑普及残障儿童的义务教育。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保障残障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其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能让残障儿童就近入学、尽快融入普通学校生活,也为普通学生认识多样化社会、学习接纳与帮助他人提供机会。特殊教育学校能给残障儿童提供专业的教育,能为普通学校提供专业的支持、示范和引领。但长期以来,一直未曾要求普通学校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大多数普通教师都认为特殊教育只是特教老师的任务,这显然不利于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要制定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特殊教育发展支持保障体系,明确各类教育机构的生均公用经费、专项补助经费的标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教津贴。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障儿童学前特殊教育机构,指导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营造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要加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把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列入议程,加大对从事特殊教育指导、送教上门工作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使特殊教育事业持续性发展。
(四)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培养特殊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他们学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要适时地融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专业,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技能训练,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之中,引导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将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督导统筹管理。要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列为教育督导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导的指标体系中,在教育督导评估中给予重点关注,以督促各级政府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综合督导中,把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纳入创建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在评估验收时,作为必查项目,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