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视角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究

2017-09-13 16:14章理智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系统教学策略

章理智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ERP 系统运用的学习举足轻重。本文以 ERP 系统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究对象,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有助于改善ERP系统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质量。

关键词:教学策略;ERP 系统;职业能力

一、ERP系统概述及特征

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运用的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管理企业的物流信息、资金流等。ERP 系统的核心就是将企业的物资、机械设备、人力资源、信息、资金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把资源和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开放企业信息,整合企业内外有效资源。

ERP系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财务部分的两大主要模块。会计模块通过记录、核算、监督企业资金在经济运行中周转及退出流程。其次,ERP 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加速会计信息传递,ERP 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快速、流畅传输,实现企业的运行管理。最后,ERP 系统的财务决策功能越来越强大。 ERP 系统将企业的业务信息、财务信息集合起来,实现企业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同时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相联系,提供更加完整全面的信息给管理人员。

二、ERP系统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据统计,大部分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师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认识不明确,把握不准,通常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或者是实现会计业务的自动化。与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相比,ERP 系统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更强,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还要学会操作功能强大模块复杂的会计软件,完成企业管理决策。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师意识不充分,教学内容落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程中会计电算化所占的比重偏少,部分学校甚至仅开设一门课程,学时少,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仅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做到熟练操作和运用。二是课程顺序安排不合理,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根据调查显示部分高职院校为了配合学生考证,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电算化课程,并且将电算化的课程和计算机课程同时开设,导致学生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上面,教学质量不高。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基础会计,还要懂的专业会计知道,ERP系统课程学习应该安排在专业课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果不能满足实际社会需求,以至于学生就业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入社会后又需要重新培训,浪费时间以及社会资源。

(二)教材内容存在时滞性,与教学需求不匹配,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指导效果不显著。对于教材的选用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不满的地方,同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版本较多,选取使用各不相同。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操作手册模式,教材内容主要讲解如何使用某种财务软件,详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基础知识,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完全无法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影响教学进程。另一类就是纯理论介绍模式,仅仅细致介绍理论知识,实务指导偏少,教师自编教材不多。教材不尽人意的问题给电算化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要么是理论性太强、要么是操作性太强等等,实用性不足。除了教材问题,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程度上面的困扰。从学历层次上讲,大多会计教师属于高学历层次,本科、硕士及以上层次,理论知识扎实过硬,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直接聘到学校任教的,即学校到学校模式,问题明显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并且根据调查显示教师进入教学岗位以后,由于教学及科研任务的压力,极少能够再到企业学习或培训。“双师型”教师较少,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

(三)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手段不够灵活生动,与预期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性我们一再强调,其本质上集会计、管理与计算等多门学科于一体,而非仅是将会计知识转移到电脑上进行教授。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结合 ERP 系统特征选择适合高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式。但是讲授法和演示法是大部分教师进行教学使用的方法。专业教师先进行软件各个功能模块使用和专业知识讲解,然后演示如何操作软件及模块之间的关联,最后由学生上机自己操作练习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仅仅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就是被动的学习,缺乏思考,模仿教师的操作流程,对于真正的会计电算化掌握情况不理想。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生动,教学效果一般,学生ERP系统的学习情况欠佳。

三、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明晰教学目标。针对性的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应用性及实践性。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明确,分别是知识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及技能教学目标,从不同方面明确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及企业需求的学生,实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达到教学目的。具体而言,知识教学目标强调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熟悉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流程,能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各个模块功能。素质教学目标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及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技能教学目标融合学生考取会计电算化证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财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分析工作及软件维护工作等的技能。

(二)培养多元能力师资。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充足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的素质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提升:一是课程设计能力,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实践,熟悉各个工作的过程等推行导向型的课程设计,带领学生主动学习。二是具备开拓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教材理论知识,更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融合时代发展,企业变化,创新教学理念,让学生不仅学到会计专业知识,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更能具备创新意识,主动顺应社会变化不断学习。三是提高教师职业操作能力和加强专业素质。推行双师型发展模式,教师的职业操作能力要求更高,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理论知识同时强化实践操作。

(三)规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首先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比例,增加上机操作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这么课程。根据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一般在大二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学习软件操作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合理安排理论课与上机操作的时间。其次,将ERP软件相关功能与各专业知识相融合,ERP系统学习涉及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可以将ERP软件中的业务模块与各专业课程进行比对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际运用能力,比如总账、报表、应收付、固定资产等模块对应基础会计知识,成本计算、成本分析等模塊对应财务成本管理知识。最后,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力、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比如通过岗位模拟实训的方式培养学生各个岗位能力。将社会就业岗位要求与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就业有机结合,一般是设计多个岗位,比如会计、出纳、系统管理员、主管、成本等分别让学生轮流进行岗位模拟操作,熟悉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及操作流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更好的理解企业整个业务程序。

参考文献:

[1]刘婵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ERP 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01).

[2]佘浩.ERP系统应用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1).

[3]吴凡.ERP视角下高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4]梁戈.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

[5]张丽霞.谈谈如何改进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01).

[6]刘珍刚.会计电算化基于ERP环境下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7(01).

[7]朱立菲.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系统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