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一、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师音乐理论课的应用原则
1.确定教学方向
关于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需求,其首先应当遵循教学方向的基本原则。师范学院教学遵循“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基础思想,保证教学方法的研究性,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对于音乐理论课程而言,则应优先确定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重点。
2.内容的科学性
对于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而言,要开展相应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则应当保证教学的音乐内容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一方面,音乐的基本内容需要满足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需要将以往音乐学习内容与创新音乐内容相匹配,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基本知识体系,还能够保证传学生能够形成对传统音乐的乐感与认知,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1]。
二、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师音乐理论课的应用策略
1.基于理论实践的教学
就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而言,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开展应当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从而保证教学的关联性与拓展性。就一般课程教学而言,则应当将传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关联,从而从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行解析,并且将发展周期与背景作为教学的串联线索,同时对国内音乐发展史、其他地区音乐发展史以及音乐的流派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致力探寻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互相配合,从而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方便学生理解[2]。
2.完善教学流程及规划
高师音乐理论教学的流程往往会影响到单一课程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因而对于课程教学而言,则应当完善相应的教学流程及规划。而具体的方法应当根据当代媒体教育方法,同时以示范方法、训练方法、讲解方法以及对比方法进行协调。对于多数高师学生而言,对于当代音乐作品及人物进行整体解析,应融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现代声乐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抓住声乐本身的流行特征,同时在赏析流程中添加探讨细节,让学生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探索,而且需要对一些理论要点进行总结,并且进行相应的辩论,保证理论知识点能够得以突出与体现。
3.科学开展表演活动
表演活动是音乐理论知识的一种实践表现,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紧张度,增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多数高师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而且也学会了个人表演方法,但是真正进行现场表演往往缺少相应的时机,对于他们个人的心理素质也未能发挥相应的锻炼效果,因而开展表演活动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实践学习流程。对于音乐理论课程实践而言,主要的教学流程可以通过表演活动体现,即以演唱、演奏等形式进行表现,也可以以个人、群体等不同配合方式进行演奏,从而保证表演活动可以有效体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学习形成一定的氛围。经过表演评估、归纳等流程,学生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能力,而且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则应当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即将自身评估与他人评估进行结合。同时因为示范性的表现,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科学的引导过程中了解相应的问题,获得相应的提议,保证评估的多样性,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评估的方向性,保证学生形成科学的评估效果。此外,应当保证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评估能力,而且在评估的过程中了解个人的优势,同时获得相应的赏析,调整自身,积极解决自身的问题,而针对性地研究调整方法,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总体来说,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中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会直接保证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评估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音乐能力与素养,以达到科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 玲,李凤颖.流行音乐进入高師声乐课可行性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高慧娟.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郑州:河南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