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解读小说文本的策略

2017-09-13 04:41张泽富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张泽富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篇文章的独特之处,指导学生个性化解讀小说文本。具体策略有类文比较、揣摩对话、多元切入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特点 个性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87-01

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抓住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进行教学,然而如果每篇小说都采取相同的解读方法,则显得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教学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每一篇小说的独特之处,教出“这一篇”的特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小说文本。

一、类文比较,探究差异

比较分析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本和同类型的其他小说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体会文章的特点。比较阅读法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找到对比的方面,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品读《儒林外史》原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同类型的其他作品,如《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都是讽刺小说,但《儒林外史》主要体现的是对科举制度的讽刺,而《官场现形记》体现的则是对官场制度的讽刺,它将《儒林外史》的主题进行深化,斥责了科举制度选出的封建官僚十分无能。在描绘人物形象的时候,《儒林外史》描绘了范进等被科举制度异化的人,但是也赞扬了王冕等正面人物;《官场现形记》在描绘人物形象的时候则全面否定朝廷大臣和底层官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对比阅读类文之后,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出文章的特点,有助于完成知识建构。

二、揣摩对话,理解形象

巴尔扎克提出,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要将生命灌输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深入品悟小说的人物有助于体会小说主旨,而人物对话则是刻画小说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教师可让学生分析人物对话,抽丝剥茧地挖掘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抓住其中的对话尝试揣摩人物形象。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菲利普和船长之间的对话,菲利普兜兜转转,最后终于问起“卖牡蛎的”,而此时船长已经不耐烦了,在听了船长的话后,菲利普脸色发白,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赶紧离开了船长。从这段对话中能看出菲利普的性格特点,菲利普不敢直接切入话题,那是因为害怕船长发现自己和于勒的关系,他竭力想要将自己装扮成上流社会的成员,因此才会尽力装作漫不经心。当他从船长的口中得到事情的真相时,顿时变得十分慌张,这体现了菲利普在得知真相后极度不安和惶恐的情绪,说明在金钱面前,亲情已经荡然无存。除了这段语言描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我”和父母之间的对话,透过对话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多元切入,挖掘主题

对同一篇作品,由于阅读者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对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道学家、革命家等能看出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找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细节进行分析,自主挖掘文章主题。

《孔乙己》一文思想深邃,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用多元切入的方法挖掘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从孔乙己生活的地方入手分析,发现咸亨酒店的酒客等乡民对于孔乙己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学生挖掘文章主题,认为封建思想对人产生异化,这是迫害孔乙己的罪魁祸首。还有学生尝试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入手进行分析,发现孔乙己虽然心地善良,但是却具有自命清高的特点,他看不起普通百姓,且具有好吃懒做的缺点,因此无法生存,从孔乙己的遭遇中能看出作者对于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从多方面分析文本的主题,通过交流探讨,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多元切入,用自己的方式细读文本,找到符合自己阅读视角、阅读期待的方面进行分析,这往往能让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著名教师于漪提出,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的时候要把握住这些特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有新鲜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小说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根据每篇小说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教出小说的不同特点。

(责编 秦越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