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
【摘要】本文阐述了“点亮心灯”活动课程具有“心理”“团体”“教育”三方面的特质,论述了课程实施需要在结构安排、内容框架、课时与教师、教材与教法上注意做好统筹安排。
【关键词】“点亮心灯”活动课程 结构安排 内容框架 课时与教师 教材与教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24-02
人的身、心、灵是不可分离的,学校在开展中小学生成长教育时,不仅要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重心灵的养护。因此,中小学生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中小学教学中实施“点亮心灯”活动课程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非常重大。
中小学“点亮心灯”活动课程具有“心理”“团体”“教育”三方面的特质。课程实施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一、“点亮心灯”活动课程的结构安排
鉴于校情、班情的不同、各个地域的实际条件的差异,综合过往相关经验,“点亮心灯”活动课程采取弹性的模块结构来开展效果会更好。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学生成长各阶段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组成不同的模块,围绕模块集中地组织成一节活动课程,解决学生发展关键期需要克服、关注、辅导、引领的问题,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模块结构的活动课程弹性空间较大,可以在活动课程主题的大框架下,给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学校的班主任在实施课程中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多彰显特色的机会。
二、“點亮心灯”活动课程的内容框架
(一)小学1-3年级“点亮心灯”活动课程内容模块
模块1:喜爱新学校,提高入学适应性;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亲近新老师、学会守规则、学会守纪律。
模块2:培养好习惯,适应学习新生活;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习,学会整理书包、课本,学会按时完成作业。
模块3:训练注意力,提高作业品质;让学生上课不分心,做事有主次,作业更细心。
模块4:训练观察力,提高观察品质;让学生观察有顺序、观察有目的、观察能细心、观察能持久。
模块5: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爱护弱小、互助分享、换位思考、化解小矛盾的品质。
模块6: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品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比喻又联想、想象新颖和丰富的品质。
(二)小学4-6年级“点亮心灯”活动课程内容模块
模块1: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有个好人缘”“消除小误会”“做个好同桌”。
模块2: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路宽”“想法奇”“想得快”。
模块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认错担责任”“诚实守诺言”。
模块4: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勤奋求进取”“快乐常相伴”“心地更宽容”。
模块5:培养学生博闻强识促进学生记忆力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理解促记忆”“归类助记忆”“速读增记忆”“记得快准久”。
模块6: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小学学业,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惜时如惜金”“复习讲策略”“考前更轻松”。
(三)初中“点亮心灯”活动课程内容模块
模块1:善于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尊师善相处”“课堂多参与”“学习讲方法”“善听和巧记”。
模块2:和谐相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培养学生“同室不操戈”“道歉和让步”“调解和劝导”“大度和包容”。
模块3:青春年华,开展青春期教育,促进初中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培养学生“交往懂礼仪”“不摘青涩果”“拒绝性骚扰”。
模块4:提高效率,减少学业上的两极分化;培养学生“管好时间账”“查漏勤补缺”“学习重习惯”“自控增效率”。
模块5:增强信心;培养学生“自强挖潜能”“逆境求奋起”“自信不攀比”“直面对现实”。
模块6:突破自我,找准自己合理的目标定位,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培养学生“管理好情绪”“放松与静思”“积极做暗示”“临考有自信”。
(四)高中“点亮心灯”活动课程内容模块
模块1:调整适应,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自我定位,掌握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增强入学适应性;培养学生“定好位”“早适应”“重方法”“会学习”。
模块2:学会相处,开展比较深入的人际关系辅导,以应对日渐复杂的人际环境;培养学生“用心去沟通”“竞争又合作”“换位多思考”。
模块3:珍惜青春,开展比较深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在爱情、婚姻、家庭、人生等方面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躁动与理性”“抗拒性诱惑”“持礼待异性”。
模块4:悦纳自我,开展比较深入的自我意识辅导,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跌倒能爬起”“悦纳我自己”“情绪会控制”“乐观有自信”。
模块5:追求梦想,抓好生涯辅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规划自己的学业、事业和人生;培养学生“生活有目标”“追求我梦想”。
模块6:运筹决胜,抓好考前心理调适,适度控制考试焦虑水平。培养学生“放松减压力”“积极做暗示”“时间巧管理”“考前降焦虑”。
三、“点亮心灯”活动课程的课时与教师
结合中小学校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的特点,普及和实施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只限于专业教师,在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参与指导下,更主要的还是靠广大的中小学班主任来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学生抱有充分的尊重、理解、真诚、接纳、支持、鼓励、关爱等基本的辅导态度,这比他们掌握较多的辅导理论与辅导技巧紧迫得多、重要得多、有用得多。
“点亮心灯”活动课程作为中小学生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中需要注意:课程容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太少则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笔者认为较为适合的容量是每学期8课时,即每两周安排一次课。在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不用额外给学生增加课程时间,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把“点亮心灯”活动课程有序地融入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中开展,为班会课补充更多充实有效的内容,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四、“点亮心灯”活动课程的教材和教法
“点亮心灯”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重在体验、感悟、分享,并不重积累多少认知成分。不用固定的教材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团体活动上面。但作为团体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需要有指导手册作为活动设计的参考。如果因为某些需要必须编写教材,可以编写一些校本教材,也可以编写少量拓展性的课外阅读资料,但应以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原则。
班主任及年级组内部采取“分工合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包括教案、课件、资料、课堂实录视频等)”的方式开展准备工作。甚至还可以在年级组的统筹下,每一位班主任“承包”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不同的平行班里轮流开课,通过多次摸索与修改,将自己负责的模块打造成“精品课”。
“点亮心灯”活动课程上可采用的活动形式总的来说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常用的有游戏、视频与音频、案例、故事、讨论、小品、校园心理剧等。活动形式是为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活动理念和活动主题上,精心选择必需的活动载体。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团体活动,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活动之后成员之间坦诚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必须反复斟酌活动之后通过哪些问题可以引导、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责编 刘小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