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营 庄可香
[摘 要]小学活动课程教学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基。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电教媒体的美育功能,使学生得到了审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构建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模式,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感悟美—体验美—升华美”的历程,从而达到以美塑人的目标。
[关键词]活动课程 融情入境 追求 意象 意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24
小学活动课程教学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从审美角度来看,学生作为一个审美主体,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触发想象、引发审美追求,在“入情—入境—内化”的转化中,经历了“感悟美—体验美—升华美”的审美历程,糅合着学生各种审美情感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运用多媒体创造情境,融情入境,品味意象感悟美
情是文之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的“情”,犹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教师只要抓住情之根,再辅以电教媒体的形、声、光、色的综合运用,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就能引导学生“感其情,入其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达到美育的目的。
1.披文入情,在动静中感悟美
情感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电教媒体集图、文、像于一体,化静为动,能使学生在感受画面美的同时如临其境,激发审美情感,形成审美意像,获得强烈的美感体验,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如教学《二泉映月》中描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这一段落时,教师首先播放《二泉映月》曲声作情感铺垫,让学生凝神谛听,披文入情,然后在音乐中展示树木葱茏的惠山和月光如银的二泉,看看戴着墨镜、穿着长衫、手操二胡的阿炳图像,学生思绪万千、激动不已,进而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曲声”者,“心声”也!在此基础上再配乐朗诵,品味意象,学生就能领会阿炳在乐曲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怀,并悄然走入阿炳内心,感悟文字下的意境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2.融情入境,在视听中感悟美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文本转化成感性的形象,图文并茂,声情并举,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在“潜心会文”中如临其境,激发审美情感,获得美的享受。
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这是一篇融情、景、理于一体的文章,如果采用常规化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入情、入境,很难对文本有深层次的理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朗读,伴着肃穆悲壮的乐曲,迟缓、低沉的语调,感人泣下的场面,学生无不为之动容,产生情感共鸣。当读到“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的时候,他们竟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唤起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他们就完全入情入境了,在文我交融之中,深刻感受到了邓小平那宽广博大的胸襟,那高尚的情操,实现了审美意识的时空跨越,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挖掘多媒体美育功能,触发想象,揣摩意蕴体验美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电教媒体的美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体验作品的深刻内涵。“教师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作品,去体验作者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揣摩意蕴,感悟真知,获得审美愉悦。
1.寓教于趣,触发想象体验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在电化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素材转化成动态的画面,引人入胜,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振奋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
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首先幻灯展示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介绍分析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观看太极洞内的片段视频,然后闭目聆听“滴水穿石”的声音,展开想象,切己体察,体会水滴那“锲而不舍”的精神美。这样,通过 “看画面—赏视频—听录音—展想象”,使学生在“视—听—想”中感受意境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鲁迅《汉文学纲要》),从而培养了学生美的情趣,触发了学生对美的想象体验美。
2.寓教于疑,揣摩意蕴体验美
“疑”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刺激学生感官,舒展审美想象,揣摩意蕴,透过具体事物激疑,引领学生体验作品所蕴涵的美好情感。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无赖”一词,是本词之“词眼”,若处理不当,则无法体验词的深刻内涵。因此在备课时,我将插图上的“小儿”以flash的形式变“活”了,“循其形,入其里,感其意”,化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表象,寓教于疑,问题迎刃而解。
师:看到“无赖”你会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蛮不讲理的人。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动画,看着小儿那一双摆动的小脚,那神情,此时你想送给小儿一个什么词?
生2:活泼。
生3:调皮。
生4:自由自在。
......
师:那么作者辛弃疾用了哪个词语来描绘小儿可爱的模样呢?
生5:无赖。
师:正如你们所说,在这里,作者用“无赖”一词展现了小儿调皮、天真、可爱的形象!古今词义的差别就在这里。
通过质疑,结合动画解疑,引导学生化枯燥为情趣,揣摩词之意蕴,从而体会到了美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美化教学,引发审美追求,生成情趣升华美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操,去私忘我,使人的心灵日趋和谐;发展个性,使人提高创造精神;美化人生,忘却忧患,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的享受。”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将这些美的因素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美、体验美,进而再去追求美、升华美,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以美塑人的目的。
1.视听汇成情境, 升华美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融情入境,能使学生达到文我交融的境界,净化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徜徉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自然空间,鸟语花香,沁人心脾;漫步在《莫高窟》和《秦兵马俑》那瑰丽磅礴的世界,悦人耳目,动人心弦;欣赏《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小水滴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慨《黄鹤楼送别》中李白那依依惜别之情……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在美的海洋中遨游,涵咏咀嚼,感悟体验,让学生欣赏自然美、感悟人文美,实现了“美感”的沉淀,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了美的种子,将美留在心灵深处。
2.想象艺术形象, 升华美
朱光潜说得好:“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充分挖掘多媒体的美育功能,寓美育于日常教学之中,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及人生追求,升华美的情感。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感受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那“从头再来”(刘欢)的豪迈气概;品味了《月光启蒙》中“母亲”(阎维文)那至真至纯的真情世界;目睹了《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那“为了谁”(祖海)的英雄本色;也聆听了《爱如茉莉》中那“爱的奉献”(韦唯)所谱写的爱的赞歌……以多媒体之美启学生之真,体味美感如玉珠飞溅,使学生懂得了美的人生、美的情感,从而积极、乐观地去学习、生活。
真正在课堂中实施的审美化教学策略是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这不仅要求为人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美、体验美、升华美,更要求我们在美的情境中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从而构建小学活动课程审美化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因为我们的教学达到心随诗人灵性而舞、神与自然美景而游的美好境界”。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