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汪锡文+邱小梅+古艳芳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及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12月及2016年1~6月间所有病原菌及MDRO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分析多模式干预前后的医护人员疾病知晓情况及手卫生合格情况,每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及MDRO检出率。 结果干预后的2016年1~6月与干预前的2015年7~12月比较,在医护人员的疾病知晓情况、手卫生合格情况及每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MDRO检出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多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疾病知晓率,控制MDRO医院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多模式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7.2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4.014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real time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infection in hospital.MethodsAll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athogens and positive cultures of MDRO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of observation from July to December,2015 and January to June,2016.The status of disease awareness and the qualifying conditions of hand hygiene among doctors and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multi-model intervention as well as monthly consumption of quick dry hand disinfectant containing alcohols and MDRO detection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tatus of disease awareness,the qualifying conditions of hand hygiene and monthly consumption of quick dry hand disinfectant containing alcohols after intervention(January to June,2016)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from July to December,2015(P<0.01),but MDRO detection rate significantly dropped(P<0.05).ConclusionMulti-mode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isease awareness rate of medical staff,and control MDRO infection in hospital.
【Key words】MDRO;hospital infection;multi-model intervention
近年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MDRO) 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它不仅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死亡率增高[1~2],严重时还会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给医疗卫生机构带来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如何降低MDRO医院感染已成为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有高危因素的代表科室和人群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赢得了时间,有效阻止了MDRO的交叉传播,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15年7~12月及2016年1~6月间所有病原菌及MDRO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的资料。按规范方法采集相关部位的临床标本,由医院检验科负责检测。每份标本均先进行细菌培养,后采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
1.2方法
1.2.1本底调查于2015年7~12月进行,暗访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的正确率,找出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计算每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的消耗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医务人员、保洁员对MDRO知识的认识程度。
1.2.2干预实施于2016年1~6月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2.2.1对MDRO的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及耐药监测 每天从检验系统调取细菌培养结果,根据2011年MDRO欧美专家共识标准判定是否为MDRO,对MDRO结果资料进行登记,通知临床24 h内病历监控,对是否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及需要注意的药物不良反应等与临床医生交流沟通。
1.2.2.2多模式干预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1)在小儿呼吸内科、PICU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科主任带头示范洗手,并签名承诺。每周一参加晨会交班,宣传手卫生。(2)及时通报患者MDRO定植及感染资料。(3)每周三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20 min录像)。(4)对患者进行手卫生的相关培训,授权他们为自己的诊疗负责,鼓励他们监督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之前是否洗手。
1.2.2.3加强对耐药菌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医疗设备和手高频接触物品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对环境清洁人员强化培训,监督其清洁消毒工作过程和清洁消毒措施的依从性。专人负责清洁消毒。(2)MDRO感染患者周围环境每天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拖地和抹物体表面,早、中、晚共三次,特别注意病床床栏、床头柜、门把手、水龙头、病历夹、台面等物体表面的消毒;患者出院、转科(院)等离开后对床单元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设置消毒次数登记本。(3)清洁医疗设备表面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一清洗,一块抹布不得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设备表面。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4)诊疗物品专人专用。endprint
1.2.2.4对MDRO定植患者及感染患者严格接触隔离(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MDRO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病人床单位应备有速干手消毒剂、一次性手套以供工作人员和家属及时使用,必要时使用隔离衣。(2)接触患者前戴手套或进行手卫生。(3)对MDRO感染患者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悬挂床头。(4)与患者及其家属陪伴人员沟通,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1.2.2.5医患联合共同抵抗MDRO感染对每一例MDRO患者及其家属和陪伴人员开展MDRO防控的教育,内容包括:MDRO的危害、传播方式、基本的防控措施,让患者认识MDRO的危害及可防可控,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对隔离防控措施的配合。
1.3观察项目(1)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疾病知晓情况及手卫生合格情况,各随机抽取50 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2)单位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3)干预前后的MDRO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for Window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干预后的2016年1~6月与干预前的2015年7~12月比较,在医护人员的疾病知晓情况、手卫生合格情況,以及每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等方面均显著提高(P<0.01)。见表1。
干预前后MDRO检出率及构成比比较干预后的2016年1~6月与干预前的2015年7~12月比较,MDRO检出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社区院内感染MDRO构成比比较,2016年1~6月的院内感染比率较2015年7~12月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MDRO感染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已成为临床难题。采取有效措施延缓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切断MDRO的传播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在MDRO的预防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隐患,容易引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存在的隐患主要有[3~5]:①医院对MDRO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不够重视,还未建立有效的预防控制体系。②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配备不够,医院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匮乏。手卫生设施不完善,且手卫生的依从性也不高。③医院建筑布局有待完善,缺乏必要的医疗空间。④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够,不能及时了解MDRO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及最新进展,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欠缺。⑤个别医疗单位在发生MDRO医院感染时故意隐瞒不报,因而未能及时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技术指导。可见,要有效控制MDRO 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相互配合、医院多方人员的共同协作才能达到效果。
我们对本院有高危因素的代表科室和人群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进而全面地、立体地、动态地分析和掌握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结局,通过本底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开展前瞻性的预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为实施有效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时监测及多模式干预,医护人员的疾病知晓情况及手卫生合格情况均较干预前有大幅度提高,每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的消耗量明显增加,MDRO检出率则明显降低,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6~7]。
总之,科学而有目标性的监测能及时发现MDRO感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医务人员手卫生及无菌操作,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临床医师严格遵循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生素的规范使用,能从源头上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加上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认真督导相关干预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控制MDRO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97-198.
[2] Tumbarello M,Spanu T,Di Bidino R,et al.Cost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and influence of 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inadequate initial antibiotic therapy[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0,54(10):4085-4091.
[3] 刘淑芬,赵鸣冬,杨卫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3,29(11):1385-1387.
[4] 杜明梅,刑玉斌,索继江,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与预防控制[J].中国医院,2013,17(3):3-5.
[5] 王燕萍,阎琳晶.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研究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89-191.
[6] 嵇晓红,刘春湘,陈嫣红.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9):2254-2256.
[7] 于爱玲.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作用[J].山东医药,2016,56(5):104-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