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2017-09-13 23:04杨舒钧倪志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集装箱教学设计信息化

杨舒钧++倪志敏��

摘要:在新时代的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显得举重若轻,但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实地工作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就显得比较困难。因此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港口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集装箱船舶配载”章节为例,从该课程教学整体分析入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融合多种信息化手段,对高职港口航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集装箱;配载;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63

1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进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利用信息化手段再现和模拟集装箱码头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码头业务操作技能。对高职港口航运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教学整体分析

《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码头业务操作实训》。“集装箱船舶配载”是本课程第四模块“集装箱码头出口装船操作”中的第三个子任务,共计6课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流程化的教学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集装箱船舶配载的要求;手工绘制船舶配载图效率低下,返工率高;码头企业现场机械较多,危险系数高,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难以大范围的实现工作场所的学习。

2.1设计依据及理念

依据成果导向设计的理念和“做中学、做中教”的原则,针对集装箱船舶配载的知识点,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企业实地学习困难,手工绘制船舶配载图效率低下,难以突出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学生可以在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和3D仿真系统中直观地看到自己配载设计的成果。

2.2学情分析

《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开设在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

2.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与人才需求分析,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2.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实际和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的重难点。

2.5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较好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们采用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上机操作、角色扮演、虚拟仿真体验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QQ&微信公众号、动画视频、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3D仿真系统4种信息化手段来完成教学过程。

3教学过程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技能形成规律,以集装箱配载为主线,将 6 学时的教学活动依次设计为课前准备、课程导入0.5课时、课中导学4课时、3D仿真1课时、考核评价0.5课时、课后提升6 个环节。

3.1课前准备

提前课堂教学一周,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课前任务,分享近年来由于配载不合理导致的集装箱船舶侧倾、沉没等灾难性新闻。这一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集装箱船舶配载的相关案例,认识到配载的重要性,对本次教学单元的内容有所准备。

3.2课程导入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集装箱船舶配载的3D动画视频,了解什么是集装箱船舶配载。然后,引導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配载,比如全家出行时车辆后备箱应该如何放置五个大小不一的行李箱,从而引出集装箱船舶配载的含义。最后,带领学生复习巩固集装箱船舶结构的相关知识。这一教学过程中,微视频导入的方式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微视频中的3D画面逼真,仿真的机械设备迎合90后学生的喜好。

3.3课中导学

首先,教师以任务驱动法发布任务书,现有一艘船舶沿着“西江航线”从珠海高栏港开至广西梧州港,有8个整箱的格力空调出口,有2个箱的冷冻海鲜出口,其中,6个20英尺普通集装箱装载空调体积20m3,净重20t,2个40英尺超高集装箱装载空调体积45m3,净重45t,2个冷藏箱装载冷冻海鲜40m3,净重40t。要求将这10个集装箱进行合理配载; 然后指导学生使用烟台华东电子开发的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完成集装箱船舶的初次配载操作,按照船舶贝位顺序,把十个重箱配载到船舶箱位上;初配结束后若有不合理现象,系统会给出提示,如20英尺箱不能放在40英尺箱位上,特殊箱不能配载在普通箱的箱位上,杠杆平衡状态可看出船舶受力是否均匀;根据学生的初配结果,教师讲解配载基本原则:上轻下重,下强上弱;特殊箱应配于甲板外侧便于抛货;同一卸货港箱量不宜过分集中等;接着QQ视频连线企业专家,使用企业真实配载软件guider视频答疑并讲解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再次进入系统对初次配载的不合理现象作出调整,最终导出配载图。

3.43D仿真

现场指导学生进入3D仿真系统虚拟的码头环境,以配载员、拖车司机、龙门吊司机、桥吊司机等角色共同完成集装箱出口配载装船的操作。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呈现了集装箱船舶配载的实际场景和流程,解决了教学过程抽象、难以理解等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使学生以配载员的身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掌握配载原则,提升了学习兴趣。

3.5考核评价

学生查看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中自己的成绩,找出扣分原因并总结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点评学生成果及工作过程,重点强调出现的错误及解决措施。这一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点评强化学生的记忆,再次巩固知识和技能点,且系统评分高效客观。

3.6课后提升

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本次教学单元的课后小结、集装箱港口相关资讯等。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全方位和系统的回顾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创新的反思和探究,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使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后小结及资讯,方便知识在朋友圈的传播和交流。

4结论

“集装箱船舶配载”的教学设计中,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贯穿始终,极大地改进了传统枯燥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教技术,使抽象、难以理解的集装箱配载流程和配载图,通过flash、影像、场景虚拟等信息技术使这部分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有趣。经过三届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教学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比以往单纯教师讲授收获更大;以企业案例进行任务驱动使他们做任务时感觉更真实,注意力更集中;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的实习与工作中,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珠海港、汕头港、广州港等大型港口国有企业的认可。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的“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为同类专业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俊娟,穆卓辉,张朝晖.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 继续教育,2015,(10):7374.

[2]刘云云. “心血管系统解剖”章节信息化课堂教学——2014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堂教学赛项教学设计[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29+146.

[3]李科. 高职《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识读”教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25226.

[4]谭姣连,朱艺华,林铭.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新尝试——“基于游戏剧本设计的学习”在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6063.

[5]常咏梅. 基于体验教学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公共课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12,(03):8890+95.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装箱教学设计信息化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家住在集装箱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