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之行

2017-09-13 19:11何玉川
丝绸之路 2017年17期
关键词:钓鱼台大字悬崖

何玉川

早就听说过重庆合川钓鱼城的盛名。“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这样的溢美之词在中国名胜之地中亦是空前绝后的。你或许可以理解对那些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成就的奇秀之地的赞美之词,但很难想象出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小城如何承载如此恢宏的历史盛名。雖我所见到的此城地势之险要确实名不虚传,然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兵家必争之地数不胜数,凭一地之险而争千古之名者寥寥无几。让此地名垂青史的,是近800年前的那一场持续了36年的抗战。

远远望见山顶上蜿蜒着一道石墙,如同长城那般鲜活绵延。山上草木悠悠,怎么也看不出当年那充满凶险的肃杀之气,只有浑厚的城墙述说着往昔的烽火连天。行走在盘山的石条路上,长条厚实的石块有凿刻打磨的痕迹,使人步履维艰。进入大寨,两边站立的石人文官蟒袍官帽,武将铠甲缨盔,外形拙朴浑厚,倒也栩栩如生。

寨中四角有圆木瞭塔,塔顶茅草萋萋。继续前行,辗转来到山下所望到的山顶城墙之处,这里正是后山,地处悬崖之边。从城墙垛口远眺,崖下嘉陵江平滑如镜,两岸草木丰茂,有黑白相间的民居掩映在绿意中。江面水流滞缓,三三两两几只渔船,如同油画中凝在翡翠河中的琥珀。看地图可知,钓鱼台三面环水,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把钓鱼山围拢,如狭长三角形的半岛。

沿着起伏的钓鱼山悬崖一线山势所修筑的外墙是整个钓鱼城的核心所在,古时称“一字墙”。整个垛口和步道皆由仿制条石所铺,早已年代久远,泛起的层层青苔尽显苍幽。拾级而下,正是题有“全蜀关键”的护国门,临渊而立,悬崖逾百丈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推一推斑驳的城门,那一声声“吱呀”仿佛在述说着早已湮灭的历史往事。士兵们在这一刻复活,朝着城下投掷石块,呐喊厮杀。

沿途仰望,摩崖上看得见元、明、清以来的名人石刻手书,都有对关于钓鱼城之战的溢美赞词。叫我难忘的是近人蒋中正的“艰苦卓绝”与何应钦的“十年教训”,笔道正楷,铁钩银划,深入石髓。题中所著,应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激励军中所题。想那八年的艰苦抗战亦是一场抗击外族侵略的正义之战,两场战争,两相对比,所涵盖的意义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绕回后方,登天梯而上,来到钓鱼台,极目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这里有一个关于钓鱼台名字由来的古老传说。石崖边上华盖般的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在崖边旁逸斜出,说不出的孤峻张扬。石坪上有许多坑洼之处,竟是宋代兵工厂的古迹:是那场战争中宋军用来制造火药的碾坑。

下钓鱼台右行,来到护国寺,寺前有座石坊,上书“独钓中原”四个大字,是明代进士李作舟所书。南宋末年遍地失守之时,唯有此处屹立不倒,着实可圈可点。又有忠义祠,立有钓鱼城之战时历代守将余玠、王坚、张珏以及王立、李德昌、熊耳夫人等石像,其中战功最为卓著的当属前三位。遥想当年,诸位先辈以弹丸之地拒举国之侵,亦不为其所撼。后面三位虽有开门投降之实,却有挽救黎民百姓万千生灵之功。到底应该誓死不降,还是应该“识时务者为俊杰”,众说纷纭。但先前的反击绝对是不用置疑的。

城中有一处石照衙门,县太爷峨冠博带正坐堂中,旁边的师爷小心伺候,台下三班衙役手持棍棒刀枪炯炯而立。“肃静”“回避”的大字招牌赫然在旁。后边是县衙的议事厅,门楣正中的三个大字“勤慎清”所涵盖的意义足够后人一生去学。会客室中两个石人,一文一武,一立一坐,凝眉瞪目,旁坐一威武参将,作洗耳恭听状。整个场景古雅如斯,让人难忘。

在城中漫行,遥想当年钓鱼城一战改变了许多的历史,且不说被元人横扫的欧洲免遭更大涂炭,这也就是所谓的“上帝折鞭处”之来历;单是此战使元宪帝陨落,南宋国祚残喘20余年就实属不易。然这样可歌可泣的血战亦不能改变一个王朝濒临灭绝的命运。到后来,崖山一战,南宋灰飞烟灭,直教后人感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千古教训发人深省。

临走前,城中响起了阵阵擂鼓声,应该是县衙门口那架鸣冤鼓在咚咚作响。但在我听来,如同800年前两军对垒的瞬间,那宛如来自遥远古战场的喧嚣,霎时穿越了时光,遥遥而来,让此时身心有些恍惚的我竟忘却了身处何朝、何代、何方,于苍茫中步出钓鱼城而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钓鱼台大字悬崖
挚友艺苑
八个大字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悬崖采割夏至蜜
悬崖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蓝指海星的“大字躺”
悬崖边的树
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