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照武
浅议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文/张照武
在小学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及积极性,提升整体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已成为各小学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提出了几点思考,现作以下阐述。
学校整体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和教职工的个人工作态度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并促使其端正工作的态度,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及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而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管理者应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师奖励的机制,并不断促进奖励机制的合理化,进而才能获取更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曾提到,人的需求通常可以分为多个层次,而层次与层次之间又是相互融合交叉的;对这些需求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两种。因此,小学学校管理者应从精神与物质方面对教师进行激励。其中精神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榜样激励、表扬激励、期望激励、批评激励以及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则是通过奖金或实物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奖励与惩罚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动机的一种方法,常被人们认为是促使积极性有所提高的外动力。同时,这种外动力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还能能促使人们长时间的维持这一积极性;而精神激励则是内动力,影响作用与物质激励不分上下。部分学校管理者普遍认为,只需要给予教师适当增加课时费,就可以促使其好好授课,多上课,但这样的方式往往只是提高了教师的收入,而无法满足教师在其他方面的支持,就比如情感方面,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往往忽略了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导致教学效率提不上去,教师工作纪律散乱等,进而促使整体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效率缓慢等。因此,小学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之间的平衡给予才是促进教师发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同时,学校管理者还需注意,精神与物质奖励并不只是简单的相加与拼凑,而是有机合理的融合,只有双管齐下,不偏不倚才是有效激励。
正负激励也就是奖励与惩罚。学校管理者应及时制定出合理且科学的校园规章制度,并加以完善,是对教职工的行为思想所做的否定、批评或肯定、奖励以及制止或反对,有利于促进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激发。其中,正激励的基本形式通常是职位晋升、赞赏与表扬,而负激励则是处分、批评以及开除等。教师一般都是渴望得到正激励,但如果片面的强调正激励,致使晋升、奖励与表扬等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么教职工则会习惯奖励,并对奖励的期望不断升高,以至于正激励逐渐形成“通货膨胀”的状态,进而就导致了正激励作用的降低。而当这种正激励因素的功效逐渐下降到保障作用的时候,激励的整体机制将会失去平衡,并会失去原有的鼓励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注意正激励的时效性、方式以及数量。另外,在进行负激励时,教职工往往会产生应激性理,甚至出现不良行为,故学校管理者应以过程激励为主,降低或消除教职工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自觉的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同时,为了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管理者必须懂得正负激励的主要与次要地位,但也不能偏正而轻负,避免教师工作活力与积极性的降低。
团队激励主要是指将教师群体作为奖励对象的方法,而个人激励则是指学校在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基础上,将教师个人作为激励的对象的方法。同时,个体激励主要关注的是教师个人付出的努力及其取得的相关成绩,有利于激发个人积极性,并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而团队的激励则是更关注教师群体的贡献与作用。另外,在小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激励不应是片面的,对教职工进行激励时应注意团体与个人激励的有机结合。如果学校管理者只注重个人激励,而长期忽略了团队的激励,那么其最终的管理效果并不会令人满意。此外,团队激励可以有效促进教职工之间的良好协作,并能促使教师之间集体意识的增强,还能促使大部分的教师(特别是工作努力,但成绩不理想的教师)都能真实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对于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教师,团体荣誉同样也会促使他们自觉的认真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在管理工作过程中重视个人激励与团体激励之间的有机结合,促使教职工集体意识的增强,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促使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小学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激励机制的合理应用,并学会以多种形式进行激励的方法对学校教职工进行合理激励,从而才能获取良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孝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