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银芳
摘 要: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市场需求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国有、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降低,投资支出受到限制,我国政府也试图通过巨额资金补助来进行经济刺激,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资本市场上,政府针对上市公司的补贴显著增加,并且在总额上,也呈现每年明显增加的趋势,意图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而这些巨额的政府补贴最终补助的地区、行业、去向,究竟会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引起了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政府补贴分布特点出发,探讨政府补贴的效应,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补贴 企业行为 投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a)-140-02
政府补贴,就是政府无偿地给予企业一定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但是不包括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而投入的资本。其本身体现出了各部门有着不同的经济诉求,例如对企业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不仅会使社会就业率不断提升,而且也提高了特定行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帮助企业在上市时需要的融资及企业经济的盈亏等共同来实现保壳方面都提供了帮助[1]。但相关文献表明,政府补贴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主要是政府采取各种的手段及方法,去帮助上市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又通过政府补贴去影响企业的投资等经营行为。本文将以部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探讨,以期对政府补贴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1 中国上市公司政府补贴的现状分析
1.1 政府补贴的行业分布特点
相关研究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贴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2015年,上市公司每年度政府补贴的总金额分别为384亿元、381亿元、400亿元、470亿元、564亿元、716亿元、924亿元、1194亿元,期间总共提供政府补贴金额5033亿元。C7类的机械、设备和仪表制造业公司,所得到的政府补贴数额最高,共计达到了973.4亿元,占到政府补贴全部支出的19.3%;其次是采掘业,然后是金属、非金属行业,煤气、电力和水等公用服务行业的政府补贴位列第4位。公用事业类行业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力度比较强,该类行业又大多表现为以国有企业为主,主要的原因,可能因为政府要承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职能,所以政府补贴对于国有企业一直存在着特殊照顾[2]。这说明,在政府补贴决策时,通常是会优先考虑发放政府补贴到一些公共服务类上市企业,有着明显的行业导向性以及产权导向性的特征。
1.2 政府补贴的区域分布特点
2008年~2015年,四大经济区的上市企业共获取的政府补贴状况对比,8年期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地方政府提供给所属区域上市公司的总额分别为2966亿元、1009亿元、699亿元、241亿元;收到政府补贴的平均数额对比,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平均补助金额分别为371亿元、126亿元、87亿元、30亿元,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经济的整体上实力比较强,所以上市企业总的政府补贴金额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且规模空前。而从政府补贴的增长率方面对比,不管是从政府补贴总额,还是从政府补贴的平均值增长率分析,我国东部省区的上市企业,所获得的各项政府补贴均要明显地高于其他区域,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虽然地方政府均增加对上市企业的补助力度,但该区域政府补贴力度,又明显受到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收入水平的限制,这毫无疑问地会持续加大不同区域的不平衡状态。
1.3 政府补贴的企业性质分布特点
在大政策环境下,近年来,各地政府对于民营企业也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进行扶持,力度也逐渐有所加强。2008年~2015年国有、民营上市企业所收到的政府补贴金额分别为3207亿元、1826亿元,分别占到政府补贴总额63.7%、36.3%。从政府补贴的产权属性对比,国有上市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金额明显比例较大,2008年达到334亿元,虽然总金额较之于2015年绝对值不大,但是在当年的政府补贴比例上,达到87.7%,比民营上市公司占绝对优势,不过近年来有着逐年下降的趋势。民营上市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增加趋势正好相反[3]。这也说明近年来,政府补贴对于民营上市企业有所加强,政府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开始明显重视。
2 政府补贴对于企业行为影响的政策性建议
2.1 不断完善政府补贴的决策机制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对于政府补贴的具体范围与强度必须加以限制,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扩大政府补贴涉及的整体范围,改变片面的政府补贴,从而防止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下滑现象,政府补贴不能挤占政府计划在劳动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的投资,结果失去政府补贴在发挥激励作用的初衷。另外,在政府补贴实施决策的时候,要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根据公司产权以及企业的特征采取不同的补助策略。政府补贴要依据既定的政府产业目标,积极同构发挥产业导向性的重要功能,通过政府补贴而引导产业规划实现;同时,地方政府不要仅以实现经济的效益作为唯一目标[4]。当然,政府补贴在政策制定时,还应当坚持严格和谨慎的原则,保证政府补贴的科学性,从而真正来实现政府补贴的优势政策能够积极发挥鼓励与扶持的功能。
2.2 建立健全补贴之后的各项监督机制
由于政府补贴会直接计入企业营业外收益,信息的不对称性很可能导致投资者信息不明,而出现投资失误。所以,为了真正确保投资者对企业状况有全面的了解,那么就应当在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时,增加强制性的要求,在内容上至少包含:在企业报表的附注栏,详尽地对企业在当年度所得到的政府补贴金额、补助原因以及补助用途等进行及时披露,主动接受投资者和社会的监督[5]。同时,要强化投放到企业以后的各项政府补贴资金具体使用状况的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当发现受补助企业在运用政府补贴资金,如果存在挪用、违反使用用途等严重的违规行为,就必须适时地做出警告提示,直至收回政府补贴、取消企业再次获得政府补贴的资格,只有这样,才能以真正优化依托于财政资源的市场配置,维护经济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2.3 构建政府补贴在资金投向效果的评价机制
为了防止各级政府在进行政府补贴决策时,按照个别领导意见,出现政府补贴的主观随意性,那么就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评价政府补贴资金投向效果的机制,这项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尽快建立政府补贴资金投向效果考评系统。首先应当确保政府补贴实施时整个决策过程真正公正、透明,这更加要依赖于有关政务信息披露制度所真正达到要求规范运作的程度。具体操作上,政府补贴可以参照当前证券市场通行的财务独立审计方法,通过无利害关系第三方所主持的资金绩效考核评价,以此来有效监督各项政府补贴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真正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政府补贴资金用途,从而使政府补贴资金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從政府补贴分布上看,政府更加倾向于对公共服务类行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两类上市企业的补贴,政府补贴的依据也更为明显地取决于当地政府具体的财政状况,虽然我国西部地区的上市企业在政府补贴方面、力度已经出现逐步加大的趋势,但是在增长幅度方面,却并不表现明显,这将必然进一步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加剧。政府补贴的出发点如果是为了实现本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而针对于企业经营进行相关干预行为,必然会造成企业投资结构的异化,也会对企业投资结构的科学调整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健全补贴之后的各项监督机制,并构建政府补贴在资金投向效果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能够依据自身的发展战略而通过扩大对外投资的方式,来实现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J].经济研究,2014(7).
[2] 何源,白莹,文翘.财政补贴、税收与公司投资行为[J].财经问题研究,2016(6).
[3] 吕久琴.政府补贴影响因素的行业和企业特征[J].上海管理科学,2015(4).
[4] 杨瑾淑.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补贴收入关系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5] 途东,林高,杨丹.政府补贴、研发支出与市场价值[J].投资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