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清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开端。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示范引领,诱导学生善问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能力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 H 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能够为学生设置问题,更要积极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认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能够在动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后,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教学氛围。柴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出一个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因此,作为课堂气氛的调控者,教师不仅自己要“教”得轻松自如,还要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个有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融洽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增进师生的情感和友谊。课堂上,教师要面带笑容,话语亲切,对学生的提问、回答充满鼓励、肯定;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和隔阂心理,从而产生 “亲其师,信其道”效应。第二,教育学生“善疑”,明确告诉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书本,对于自己的迷惑、问题敢于提出来,师生间、同学间共同讨论加以解决。多角度思考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善疑”意识可起很大帮助。第三,尊重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对学生的奇异、独特的想法进行批判和挑剔。对大胆发问的同学,特别是创造性的问题给予中肯的评价,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1.在数学实验中,启发提问实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如剪拼实验,测量实验,计算实验,模拟实验等进行观察、发现、猜想,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2、在游戏中启发提問在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节内容时,可安排这样的游戏———让学生说出某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及二次项系数,由我猜出方程。一 、二、三……结果一一被猜中,学生觉得真奇怪,老师怎么知道我们出的方程?这就激起学生的疑问,感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系,也就激发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
3、在实践活动中,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置数学竞赛,趣味问答等活动,让学生在该活动中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数学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效益。比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过程中就知识问答竞赛,让学生自由分组,结合已学到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对全等三角形的特征进行相互提问。上述竞赛过程使学生提问意识得到全面提升,数学思维得到全面拓展。
三、教师示范引领,诱导学生善问
如果一个人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就不会有真正的成长。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会学得被动低效,教师没有问题意识就会阻碍专业成长。教师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就首先自己具有问题意识。教师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能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
案例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
(1)让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长度不一样的塑料吸管。
(2)把这三根吸管 “首尾顺次连结”你有何发现?这时学生发现有的能构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
(3)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的三根吸管的长度各是多少?②三根吸管的长度具有怎样关系时能 “首尾顺次连结”组成三角形?③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 “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正是教师不断追问诱导,集中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不断质疑,思考层层深入,结果不断涌现,惊喜不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善于提问。
总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老师不仅关注如何教,更应该关心学生如何学。我们要給学生创造出能够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参考文献:
[1]王金枝.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5(06)下:169
[2]祖建.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7):105
[3]邵潇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2011.(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中城中学317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