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校园独处恐惧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2017-09-12 20:38杨红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

杨红梅

〔摘要〕一名高一年级学生因同学关系和情绪问题来访,通过会谈,拨开重重迷雾,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初二时的一次痛苦经历。咨询师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其进行干预,经过连续一个月的五次干预,消除了她的校园独处恐惧情绪,她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关键词〕校园独处恐惧;元认知心理干预;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5-0054-02

一、情景回顾

一个彩霞飘飞的傍晚,有人敲响了办公室的门。随着一声“请进”,故事就此开启。

“老师,我想和您谈谈心。”一个女生怯生生地说。

她是肖某,女,16岁,高一年级学生。个子中等偏高,梳个小马尾,目光有点躲闪,看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面对我,脸上带着生涩的笑。

“你们俩都想和我聊聊么?”看到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女孩,我问道。

等了一会儿,没有回复,另一个女孩才说:“不是,老师,她想和您聊聊,我是陪着她来的。”

“那你在图书角看会儿你感兴趣的书,怎么样?”我提出建议。

那个女孩同意了,但肖某却说:“老师,还是让她和我一起吧。”

“好的,那我们去一个安静点的咨询室吧。”虽然心里略有疑惑,但我依然热情地引领她们来到心灵小屋。

肖某先说了很多和学习、上课状态有关的话题,又说了些和朋友交往不佳的事情。她说她感觉班级同学都不喜欢她,经常背后议论她。每当她一个人走在校园里,就感觉特别孤独,还很恐惧。经过她身边的人说话时,她感觉他们是在议论她,说她的不好;看她时,是在侧目她,表达对她的不满和厌恶。她也知道,她想得不一定对,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于是,她不想自己走,更不想自己一个人走在校园里,她感觉那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我猜测她有过不开心的过往,于是追问她:“你什么時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

她想了好半天,说:“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在初二,嗯,应该是在初二。”

我感觉事情好像有了突破,于是让她静下心来思考,具体是在什么事情后开始有这种感觉的。就这样,引出了她另一段痛苦的人生经历。

肖某在小学时成绩非常好,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上初中后,她一直很用功,成绩也一直保持得不错。在班级里,她人缘不错,和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她以为她的初中生活会这样愉快地走下去。但在初二时,却发生了转折。她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她正好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和班主任的关系不错。进入初二后,班主任怀疑班里有同学在谈恋爱,为了确定自己的猜测,于是在肖某去交作业时询问肖某。但肖某并不想和老师说,更不想“出卖”同学,就推说自己不知道。班主任这样询问几次之后,肖某始终没有告诉老师,但老师还是从其他渠道确定了班级一个女生谭某在谈恋爱。在班会上谈起这件事情,还找谭某单独谈话。

谭某从老师那里回来后,以为是肖某告密,在班级里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后来,更是指名道姓地说肖某,即使肖某澄清事实,但谭某就是不相信。谭某在班级里是很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她煽动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远离肖某,孤立肖某,就连肖某自认为是好朋友的同学也开始和她渐渐疏远。在那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上课、吃饭,还是体育课,她总是一个人,形单影只。她一看到同学们聊天就觉得在说自己的坏话,说“你看,这人自己走,肯定是受排挤了”之类的话,还感觉同学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眼光里充满了敌意。

经过以上的摄入性会谈,确定肖某的困扰(也可以说是“病灶”)即为校园独处恐惧。正是因为她在初二的那段痛苦难熬的经历,那种感受太过强烈,以致无法自拔。

二、元认知心理干预

从肖某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

杠杆解:初二被孤立引起的校园独处恐惧。

条件性情绪反应:只要单独走在校园里,就会出现孤独、恐惧的情绪体验,即使自己知道没有什么危险,还是无法控制。

情感组织者:海边休闲 S(校园独处)——E(恐惧、害怕、孤独)——R(不敢和同学交往,不自信,远离同学)——S(校园独处)——E`(舒适、开心、快乐)——R`(接纳新同学,愉快相处)

在肖某的咨询过程中,我选用金洪源教授自主研发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解决她的困扰。

首先,让肖某填写“通辽实验中学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实验学生自我调控信息表”,然后让她以最舒服的姿势躺在沙发床上,调整呼吸,慢慢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放松心情;想象引起负性情绪的场景,进行绷紧放松训练;之后,恰当地描述放松后的感觉,可能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觉,可能像躺在草坪上的感觉,可能像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同时根据肖某所列举的愉悦情绪场景进行描述等。

三次绷紧放松训练后,采用语言激励和积极暗示,建立新的反应。我对肖某进行五次干预,每次干预进行三次绷紧放松训练,除此之外,在我不对她进行直接干预的时候,她每天晚上均进行自我干预。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肖某主动单独到办公室找我,告诉我她现在已经不再害怕一个人走在校园里,可以和遇到的同学打招呼了。第一次陪她来找我的同学也告诉我,肖某变了,在班级里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也更加自如自信了。再见肖某是在去体育场的路上,看到她绽放的笑脸,我也感觉特别的幸福。

三、思考

肖某的案例是对我实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一个肯定,在这个案例中收获很多。如果在和肖某的咨询过程中,我并没有深入探讨,而是停留在表面问题的探讨上,就不会有实质的效果,肖某很难得到现在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深埋于她心底的问题很容易再次复发,所以必须要找准杠杆解。另外,肖某对我的信任、她的坚持和积极自我暗示在干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肖某的案例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至关重要,而经常和学生接触的家长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应对能力均有待提高。科学心理知识的匮乏,让他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无法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心理技术的缺失,导致他们面对问题时没有科学的处理办法,或者处理手段过于简单粗暴,有时甚至适得其反[1]。

四、建议

1.给班主任的建议

班主任是学生天天相处的人,同时也是最了解学生动态的人。在关注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更关注每个心灵的成长,明确每位同学的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才能在自我实现的追求中获得最大的收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经常给自己充电,了解心理学常识,学习心理理论和技术,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学生成长中的困扰。同时,还可以建立心理档案,或撰写自传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有记忆以来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这能让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心路历程有所了解。

2.给心理教师的建议

心理教师作为学校专业的心理干预人员,在接待来访学生时,更要善于挖掘引起学生心理困扰的根源,一针见血地发现“病灶”,精确地使用“青霉素”给予来访者最高效的心理干预,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王立凡,金洪源.高效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运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1):42-44.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通辽,028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
谁动了他的运动鞋
我为何无法融入班集体
脑海里放歌的高三男生
想家的女孩
完形疗法解梦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