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商理念下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运动干预研究

2017-09-12 17:01王建军董磊赵亚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中学生

王建军?董磊?赵亚洪

〔摘要〕基于动商理念,制定“羽毛球、慢跑+合作游戏”的运动干预方案,对中学生中学习倦怠程度较高的学生进行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干预对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影响显著,对缓解学习倦怠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动商理念;学习倦怠;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5-0018-04

一、引言

学习倦怠的概念源自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是基于Maslach的职业倦怠概念在适应学习特点上的调整,Schaufeli,Martinet和Pinto等[1]将学习倦怠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耗竭、疏离学业、成就感低落”。国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但是大致认为: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在学习中可能开始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了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逐渐丧失了学习目标和理想,对学习产生无意义感,学习绩效降低同时自我价值感降低,即形成了倦怠症状[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日趋严峻。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极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逃避学习的倦怠行为,许清鹏,刘甫强和王晶[3]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自我效能感低、教学方法不适合是学生产生倦怠的原因。如何对中学生学习倦怠进行预防和干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但研究多集中于理论阐述,本研究则针对中学生学习倦怠进行运动干预,并进一步展开实验验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徐州市科技中学400名学生进行学习倦怠问卷调查。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如果学生得分超过3分,说明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从存在学习倦怠的学生中筛选出自愿参与运动干预实验的4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人。

(二)研究工具

运用戴春林和胡俏[4]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HSSB),由21个项目构成,包括四个维度:情绪耗竭(8个项目)、学习的低效能感(5个项目)、师生疏离(4个项目)和生理耗竭(4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学习效能感反向记分,得分越低,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其他得分越高,学习倦怠越严重。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各因素内部同质性 Cronbachsα 系数分别为:情绪耗竭0.88;学习的低效能0.83;师生疏离0.76;生理耗竭0.70;总问卷0.90,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

(三)运动干预方案设计

运动干预采用“羽毛球、慢跑+合作游戏”方案,干预周期为 12周,每周 3 次,分别安排在周一、三、五下午;每次运动持续时间 45分钟(10分钟准备活动、20 分钟羽毛球或慢跑和15分钟合作游戏练习);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强度,心率在130~150次/分,通过心率表进行运动强度监控;运动项目选择中学生易于接受的羽毛球、慢跑及每次干预前协商确定的合作性游戏。

实验组接受12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要求参加体育锻炼。12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测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数理统计与分析

数据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SPSS对实验前后两次所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每个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运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倦怠同质性检验

对参与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前测结果样本运用Shapiro-Wilk检验,两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然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查两组是否处于相同水平。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运动干预前学习倦怠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s>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同质性,学习倦怠水平在干预前基本一致,若后测结果发生变化,可以认为是运动干预的影响。

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学习倦怠中的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因子平均得分低于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平均得分,见表1,说明中学生在学习倦怠时,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效能感表现突出,在学习上懒散,上课打瞌睡,对待考试与作业是应付的态度,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没有自信,体会不到学习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和获得他人的尊重。

(二)实验组运动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各维度比较

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对实验组的中学生再次进行学习倦怠量表测试,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干预后各因子平均得分及总分均比干预前有所降低,其中前测、后测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与倦怠总分有显著变化(p<0.05),表明运动干预可以降低学习倦怠水平,特别是对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方面的影响显著。但是实验数据也表明,实验组干预前后情绪耗竭、师生疏離和生理耗竭因子上并无显著差异(ps>0.05),可能是中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很多,干预需要较长时间,当然干预方案的设计也有待完善。

(三)对照组运动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各维度比较

12周后再次对对照组的中学生进行学习倦怠量表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在前测、后测的各个因子的得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s>0.05),但倦怠总分有细微增加,说明学习倦怠状况若不及时调整干预,中学生的学习消极心理与行为将进一步发展恶化。endprint

(四)运动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倦怠各维度比较

对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的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的低效能感、倦怠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情绪耗竭、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因子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运动干预能够缓解学习倦怠,但不是对学习倦怠各因子均产生显著影响。

四、讨论

(一)动商理念

2012 年 5 月 14 日,《中国体育报》刊登了《关注动商,提高学生运动潜能》一文,“动商”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学者讨论研究的热点,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2016年 1 月,海内外260 多位专家学者参会“首届亚太动商研究学术论坛”,围绕动商与国民素质、人类基因、体育改革、中国足球、学生体质等内在的关系,对动商的历史渊源、概念体系、测评体系、培训体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王宗平[5]教授认为,动商的提出旨在引导人们依据人类动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和发展自身的动作技能,达到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之具备终身体育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狭义的动商是指个体的运动商数,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等;广义的动商是指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包括生活活动、生产劳动、身体运动的特质和能力。在对动商与智商、情商的关系探讨中,王宗平和张怡[6]认为,动商是人类基本智能素质的第三根支柱,智商和情商对个体才干和社会成就的作用与动商紧密联系,动商、情商和智商空间维度的高度融合、协同发展,是个体实现最大社会价值的基本前提;张新萍、王宗平[7]共同建构了智商、情商、动商三商合一的全人发展理论模型。

可见,动商理念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体育的偏见,重塑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发掘体育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运动干预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研究投入力度的加大,有关体育锻炼在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如体育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心理障碍,促进锻炼者的身心健康发展[8];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青年心理自我好感和情绪体验[9];体育锻炼能改善中学生的自我概念、身心状态、自尊、自信、意志与社会适应能力感等心理品质[10];建构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影响的心理机制理论模型[11];运动处方显著地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身体素质提高,食欲增强,睡眠改善,情绪得到很大改善[12];参与体育就是在人为设置的“困境”中,使学生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对手、环境)困难的过程中,控制情绪、自我管理、超越自我,从而使自己在一次次的获胜中体验成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成功和挫折中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和道德水准[13];动商理念的提出与研究是为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之具备终身体育能力、促进身心健康[14]。因此,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强健身心,有效地促进学生以良好的状态积极学习与生活。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学习心理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个体因素,如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等均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15],学习倦怠较严重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学习态度消极;也有外在环境因素,如学习压力、学习环境、社会支持等,其中各学业压力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应激强度越强,倦怠程度越高,而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来自团体或重要他人的情感上的归属感能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态[16]。

基于动商理念,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进行运动干预,发现学习倦怠程度在实验前后存在差异,学习的低效能感得分明显降低,说明运动干预可以缓解学习倦怠,特别是效能感方面,这与已有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结论相一致。情绪耗竭、师生疏离、生理耗竭因子后测得分有所下降,虽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但说明运动干预对学习倦怠的缓解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中学生学习倦怠由多重因素影响,需要长期的、多因素控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结论

首先,学习倦怠是可控的,动商理念为本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对于中学生中存在的學习倦怠现象,教育者应给予广泛的关注,重视对中学生学习倦怠干预策略的多角度思考与应用,避免倦怠程度逐渐加深。

其次,运动干预对学习倦怠具有缓解与预防作用。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坚韧的意志力,改善不良的情绪、态度;通过在体育游戏中与同伴合作完成挑战性任务,增强成功的体验,使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对学习多了自信,学习倦怠程度就能够得到缓解。

最后,综合考虑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提出更加有效的干预方案,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辅导与运动干预相结合,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Schaufeli W B,Martinet I M,Pinto A M,Salanova M,Bakker A B.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ross-Cultureal,Psychology,2002,33:464-481

[2]罗志懿.时间管理训练对中学生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医科大,2010.

[3]许清鹏,刘甫强,王晶.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6):7-8.

[4]胡俏,戴春林.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162-164.

[5]王宗平. 动商,瞄准中国体育改革主战场[N]. 中国体育报,2016-06-03(6).

[6]王宗平,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014,21(4):13-16.

[7]张新萍,王宗平.建构智商、情商、动商三商一体的全人发展理论体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26-31.

[8]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30-31

[9]张秀丽.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93-96.

[10]周翔,陈强,吴静,等. 拓展训练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245-251.

[11]江雄.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5.

[12]黄玉山.课外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1,8(3):97-98.

[13]李鑫楠.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0):44-46.

[14]王宗平,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014,21(4):13-16.

[15]王小新,苗晶磊.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23(1):192-196.

[16]朱艳.中学生学业压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7.

(作者单位:空军勤务学院,徐州,221000)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儿童英语学习倦怠情况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