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华+赵亮
摘 要:文章提出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主要包括:更新观念,明确职责;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是基本的认知工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提高中学信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模式;兴趣;认知工具;主导;主体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职责
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归根结底,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们要端正思想,要有一个崭新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是基本的认知工具
我们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就要求他们用新的理念来对待新的事物,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是工具,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工具。学生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使用这种工具要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很多学生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一片空白。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以激发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提出帮助性的反馈意见。而且教师可以把对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在网上进行保存,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参考。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个别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室资源时,我们尝试采取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应用“个别化教学、个别化辅导”的模式,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反映每个学生的现有水平。一些农村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进入中学后刚接触电脑时,会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当看到一些城镇学生熟练地操作电脑时,他们更感到自己的差距。因此,这种个别化教学辅导的模式会对农村学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是提高中学信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信息技術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中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是:①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要有较广的知识面;②能够掌握新的教学、学习与研究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③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④要具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能够更新知识结构。
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进修至关重要,教师自身素质提不高,是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的,“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1(2):5-7.
[2]何克抗,李克东.“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92(2):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