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2017-09-12 06:28龙锦辉
求知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质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龙锦辉

摘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探索新课标下语文教改之路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作者认为教师应从精讲善导;以趣激学,变“苦学”为“乐学”;巧妙引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树立学生自信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如果课堂秩序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持久而集中,学习语文兴趣高,其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调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从“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这不仅能保证一节课顺利进行,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本人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精讲善导

从前的“一言堂”是由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教师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出现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主义现象,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大脑活动受到抑制,思维活动得不到发展空间。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精讲善导代替了历来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精讲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上挖掘教材丰富的内涵,运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把教材丰富的教学内涵讲得精彩、生动且具有启发性;善导是教者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诱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麻雀》一文,首先我根据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以第一人称讲述事情的起因。其次是抓住文章的主旨,间接提出能贯穿全文的问题:“我”的獵狗正欲叼食小麻雀的时候,为什么“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寻根问底,反复默读课文,在读中求解。我在学生理清文章的头绪之后进一步追问:文章主要是赞颂什么?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将自己找出的重点句、重点词板书在黑板上,并向同学讲解,同时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学生之间进行面的交流、心的交流,问题在学生问答中知会,犹如拨云见雾,促进学生明白了文章是歌颂伟大的、无与伦比的母爱。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在学习上就融会贯通了。这样的精讲善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会思考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以趣激学,变“苦学”为“乐学”

时下,还有个别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分数,没能够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尝不到学习的甜头和乐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火花,是成功的起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激趣为主,通过自己精彩、幽默、含蓄的语言,俏皮的眼神、夸张的动作,刻意去营造课堂的风趣,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浓厚的兴趣,保持激昂的情绪,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去摄取知识,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激趣是学生乐学的前提,所以说激趣导入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文,我运用故事形式向学生娓娓讲述:“有一天,一只乌鸦去探望一个很远很远的朋友。它飞呀飞呀,飞了很久。在太阳的炙烤下,口渴了,便到处找水喝,咦!它发现了在一堆小石子旁边有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有水,可不多,而且瓶口又小,怎么办呢?乌鸦急得围着瓶子团团转,谁来帮它想一个好办法呢?”我用热切的眼神扫视学生,学生一看这情形,可来劲了,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场面可热烈了。运用故事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很轻易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

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詹天佑》一文,我先从第一列火车的诞生,谈到今天新型的和谐号高速列车,并谈到铁路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话锋一转,这一切,我们都得感谢那些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辞劳苦、凿山开路、飞架桥梁的工程师们,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这样的引入既讲到了铁路事业的重要,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同时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求知欲油然而生。良好的开头,对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起到了先决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媒体教学,并让学生动手画出简单示意图,勾勒出居庸关、八达岭的山势坡度走向,理解詹天佑开凿隧道是怎样根据地理环境设计、施工的;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施工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铁路,火车是怎样爬上山等。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听、看、讲、思、做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满腔热情,由愿学到会学,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印象深刻、兴味盎然。

以趣激学除了故事引入,根据教材内容,还可以采用猜谜语引入、游戏引入、谚语引入、情景引入、对比引入等。总之,以趣激学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巧妙引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针对课文的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多思、会思、深思,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捞铁牛》一文,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怀丙和尚当年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捞上来。假如你是一位工程师,还有什么办法可把这八只铁牛捞上来呢?”同学们对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大感兴趣,思维活跃起来,并大胆地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引思,成功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文,我同样构思一个问题:“假如瓶子周围一颗小石子也没有,你们想一想,乌鸦会用什么办法来喝到瓶子里的水呢?”同学们一听,都乐开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联想到用吸管,有的想象着乌鸦把翅膀当成手……学生各抒己见,一个比一个绝妙。我因势利导,问:“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学生兴奋的情绪又一次掀起。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创新的快乐,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乐教乐学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呆板、沉闷、陈旧的教学方式。精讲、善导、激趣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思是教学的目的,只有把这八字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霄汉.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旅游纵览(下半月刊),2013(11):280.

[2]张乾顺.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3(27):114-115.

[3]陈国文.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版),2013(6):37.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