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萍周逸伦徐铭阳张敏燕丁德光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穴位埋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吴 萍1周逸伦1徐铭阳1张敏燕1丁德光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 系统评价穴位埋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检索近3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穴位埋线治疗LD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临床对照试验(CCTs),经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提取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2篇研究,21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穴位埋线更能提高近远期总有效率,降低VAS评分。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LDH有效,但鉴于本次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文献,其临床疗效、作用机制等尚需进一步验证,其操作方法、取穴等有待规范化。
穴位埋线 腰椎间盘突出症 Meta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工作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趋向低龄化,严重危害着青壮年的身心健康。临床治疗主要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Webert等对保守与手术治疗的患者10年后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表明无显著差异[1]。穴位埋线是保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近期研究报道[2],LDH在穴位埋线疾病谱中居于前位,目前也积累了大量关于其治疗LDH疗效的单个研究,但尚缺乏系统综合分析的证据。因此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旨在客观评价其安全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1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穴位埋线治疗LDH的RCTs或CCTs。(2)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为LDH,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3)干预方法:对照组为不含穴位埋线的其他疗法,治疗组为穴位埋线法或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法。(4)结局指标:主要为总有效率,次要为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取方法学质量较高者。(2)病例报告、个案报道、综述、动物实验等。(3)合并或继发其他疾病。(4)无法获取完整数据者。(5)写作质量较差、研究设计不合理者。
1.2 文献检索
主要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以“穴位埋线”“腰椎间盘突出”“随机”为检索词检索中文数据CNKI(1978-2015)、VIP(1989-2015)、万方(1980-2015)、CBM(1978-2015);以“catgut embedment in acupoint”“catgut embedding”“lumbar disc herniation”为检索词检索 PubMed(1980-2015)、Cochrane Library(1978-2015)、Embase(1980-2015)。
1.3 文献筛选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剔除重复后,2名研究员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排除明显不相符文献,对于不确定者下载全文后进一步筛选。
1.4 信息提取
建立Excel数据库,交叉核对文献基本信息(如作者年份、诊断标准等)和临床数据(如结局指标、样本量等)。
1.5 文献评价
2名研究员依据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逐条进行评价。若存在分歧交由第三方处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当组间异质性较小(I2<50,P>0.1)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较大(I2≥50,P≤0.1)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分析异质性可能来源。计量资料合并统计量选用均数差MD,计数资料选用比值比OR。当研究数量少时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1 检索结果
共获得中文文献185篇,英文2篇,最终纳入12篇,均为中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见表1。12篇纳入文献中,5篇[5-6,10,13-14]以随机数字表分组,2篇[3,7]按就诊顺序分组,其他文献均提及随机分配字样,但无提及具体分配方法。3篇[3,10,13]提及退出。所有文献均未记录分配隐藏的具体方法,也未描述盲法的实施。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与质量评分
2.3 Meta分析
2.3.1 近期疗效 11个研究[3-13]报告了治疗后的近期总有效率,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穴位埋线对照针刺组:纳入3个研究[7-8,10],组间异质性较小(I2=0%,P=0.9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4.40,95%CI[2.17,8.90],因此穴位埋线近期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穴位埋线对照电针组:纳入4个研究[3-4,6,11],Meta分析显示OR=4.12,95%CI[2.41,7.04],说明穴位埋线近期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穴位埋线联合组对照中医组:纳入3个研究[9,12-13],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优于中医组(OR=3.05,95%CI:1.52,6.12)。
图2 穴位埋线治疗LDH近期总有效率森林图
2.3.2 远期疗效 2个研究[3,5]分别报告了随访3月、6月的总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I2=0%,P=0.53,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OR=3.47,95%CI[1.65,7.29](见图3),认为穴位埋线治疗LDH在远期疗效方面更具优势。
图3 穴位埋线治疗LDH远期总有效率森林图
2.3.3 VAS评分 2篇研究[10,14]比较了LDH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Meta分析显示,I2=0%,P=0.50,合并效应量MD=-2.58,95%CI[-2.96,-2.21](见图4),结果表明穴位埋线镇痛效果更明显。
图4 穴位埋线降低LDH VAS评分森林图
2.3.4 其他结局指标 1个研究[9]报告了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Meta分析显示,MD=-0.2,95%CI[-0.2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研究[13]记录发现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由于含有此类结局指标研究少,样本量小,数据可靠性不强。
2.3.5 偏倚风险漏斗图 由图5可见,漏斗图左右呈不对称,考虑存在一定的偏倚如发表偏倚、方法学质量偏倚等。
图5 穴位埋线治疗LDH近期总有效率的漏斗图
Meta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证实了穴位埋线联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单纯穴位埋线疗法优于其他常规保守疗法(如针刺、推拿、牵引等),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近期效果明显,远期疗效理想,镇痛作用强。穴位埋线具有持续长久的刺激,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能免去经常针刺的痛苦,节约医疗资源,省时,符合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乐于被患者接受,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关于其发病及穴位埋线作用机制考虑如下。
LDH隶属中医学“腰痛”“痹证”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本病主要是由于肾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损伤等引起气滞血瘀、经脉痹阻致“不通则痛”。西医学认为LDH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神经机械压迫、炎性化学性刺激、自身免疫反应”3种学说,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各机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
穴位埋线法是传统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以神经学说为依据,融多疗法(封闭、针刺、埋针等)、多效应(组织损伤后修复、组织疗法等)于一体的治疗方法[15],能顺应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其次通过对机体产生各种能量和信息刺激,传入体内,发挥 “通则不痛”的治疗效应。黄代旺[12]认为穴位埋线能够扩张局部血管、促进淋巴回流以及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及组织间隙水肿,从而解除对腰部神经根的压迫。崔瑾[16]认为穴位埋线具有速效和持效的双重效应,能直接调整脊神经的功能状态,达到即刻镇痛的效果,并且这种持久的非特异性冲动具有“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长远效应;且埋线选穴以夹脊穴为主,研究显示[17]夹脊穴具有镇痛、调节神经免疫炎性反应、调控细胞凋亡、调节自由基代谢等多种作用。因此它对于LDH的治疗作用可谓“标本兼治”。
但Meta分析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高质量RCTs。临床研究难以实施盲法和长期随访,其远期疗效证据相对薄弱;2)穴位埋线形式多种多样。穴位埋线的方法、选穴、操作等尚无统一标准,有待规范化。3)结局指标以总有效率为主,客观指标研究少。以期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规范操作,推广穴位埋线技术。
[1] Weber H.Lumber disc herniation.A controlled,prospective study with ten years of observation[J].Spine,1983,8(2):131.
[2] 杨亚男,熊俊,陈日新,等.穴位埋线独立干预病症谱的现代文献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2):2617-2619.
[3] 夏粉仙,李林兴,孙小英.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195-197.
[4] 周伟平.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6,1(9):60-61.
[5] 邓孝峰.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湘南学院学报,2009,11(3):45-46.
[6] 周小鸿,吕俊彪.穴位十字形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临床疗效观察[C].广东省针灸学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35-36.
[7] 刘婧.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2-23.
[8] 彭力亚,王永凤.腕踝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9):1377-1378.
[9] 林育辉,陈丹姗,许韶山,等.腹穴埋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胫、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24.
[10]陈旭,徐智仪,邓怀明,等.穴位埋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314-315.
[11]朱书仙,唐本夫,张意侗,等.夹脊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74-75.
[12]黄代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3):254-255.
[13]陈丽宇.微创埋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3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5):835-837.
[14]蒋亚秋,程剑,丁敏,等.材质改良埋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4):846-847.
[15]张占伟,李文侠.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24-1524.
[16]崔瑾,杨孝芳.穴位埋线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4.
[17]Hong J,Liu J,Zhang CH,et al.Acupuncture-moxibustion at Jiaji(EX-B2)points fo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J Acupunct Tuina Sci,2015,13(4):217-221.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U Ping,ZHOU Yilun,XU Mingyang,et al.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bei,Wuhan 430061,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order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an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s)of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on LDH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30 years were searched,and 2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and evaluated the literature.The data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by RevMan5.3 software.Results:Totally 12 studies and 2137 cases were involved.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could improv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ive rate and reduce VAS scores.Conclusion: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is effective on LDH,but in view of the lack of large sample and multi center high-quality literature,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 should be further verified,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and acupoint selection should be standardized.
Catgut-embedding;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a-analysis
R245.9+1
B
1004-745X(2017)08-1330-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8.005
2017-05-0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自主选题项目(YZ-1607)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22801244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