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利
【摘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校的图书馆如今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服务方式上,图书馆也从过去单一的面对面服务方式,转向既可以依靠网络便捷的向图书馆员索取自己所要的信息。本文正是以图书馆深层次服务为切入点,主要从学科服务、特色数据库、个性化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改善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一些比较好的网络服务模式来进一步提高深层次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服务
当今网络的发达和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催生出大量新颖的服务方式,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图书馆服务模式乏善可陈的今天,也可以考虑借鉴当前网络的一些先进服务思想,丰富自身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
1.网络服务模式的技术支撑
1.1 Web3.0技术
Web3.0以良好的用户体验、强大的数据整合、优秀的模块定制以及彰显个性为王的特征而闻名于世。在Web3.0时代,传统的综合门户将会被个性化聚合模式所颠覆,人们以往看到的综合化门户网站模式将不复存在。它依赖于强大的智能化识别系统以及长期对用户互联网行为规律分析和锁定,对门户网站的首页信息进行过滤,人们将会在网页上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那些不感兴趣的新闻将不会被显示出来。因此,有人说Web3. 0时代的互联网的评价标准是到达率和用户价值,而不再是流量和点击率了。
1.2 XML技术
XML技术可以说是被IT界和图书馆界视为“掌上明珠”的技术之一。自诞生以来,这套由嵌套的标记元素构成的自描述标记语言就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各行业巨头均参与了XML标准的制定。与HTML相比,XML不但可作为结构化数据库使用,而且可以通过自定义标签来表示非标准结构的文本信息。另外,作为开放式数据标准的XML由于在数据传递时不需考虑物理设备、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被认为是适合的数据传递工具,可以实现诸如建立通用数据模型、翻译异构数据和实现数据存储、发布、查询、索引等功能。XML技术在数据管理系统、异构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框架、Web接口设计等方面均有所建樹。同时,这些技术上的应用给当代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3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即知识发现,是指从大量的、先前不知道的、模糊的甚至是可能有污染的随机的详细的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或知识的过程。它的对象一般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旨在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归纳来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由此来预测该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起到求解作用。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也得以普遍利用,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图书馆在每年都要采购一批新的文献,但是文献采购方面往往涉及到两个问题:经费有限和院系众多。这种情况以前往往由图书馆领导或少数专家商议决定,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及个人爱好,由此带来经费浪费和馆藏资源采购不合理的严重后果。但利用数据挖掘的模糊聚类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图书馆的检索请求记录和馆藏书目库的挖掘以及图书借阅流通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分类统计文献的借阅集和拒借集,可以得出这两类文献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使图书馆更合理的采购图书。另外,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优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根据用户以往的借閱记录以及经常访问的网页进行分析,挖掘,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可以得出用户的检索规律和知识模型,从而确定个性化服务的内容。
2.网络服务模式的类型
2.1微博微信服务模式
微博,又称微博客,在我国,根据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报告,2011年上半年国内微博客网站己有十几家之多,微博用户规模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微信同样也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社交软件,具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微信使用人数已突破5亿大关,且较之微博,微信的公众平台更有利于使用者了解一定信息。图书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的广泛社交网以及方便快捷的特点,开发相应的“微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借阅体验。
2.2信息共享平台模式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能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由于图书馆的人员有限,每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服务上能够做到淋淋尽致。以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为例,一个高校图书馆只会选择一些专业的学科开展服务,那该高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则无法享受学科服务。这是学科服务的一个短板。其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各个高校图书馆会经常组织知名专家、学者举行讲座,而现实情况是这些讲座只对本校师生开放,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外校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讲座的视频。
3.各类深层次服务使用的服务模式
3.1个性化服务所适应的服务模式
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例如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的成果还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或邮箱方式服务,前者服务方式比较古板,而以邮箱服务的方式则有时候没有回应。随着网络化的加快和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一方面图书馆希望利用网络来完善自身的服务手段,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十分期待图书馆能够搭建一些网络平台使得他们能及时通过收集接收所需的信息。微博的出现能很好的改善这种局面。微博所具有的点对面快速传播能力,特别是信息交流能够通过网络与手机实现无缝链接,给高校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带来更多便利。
3.2学科服务适应的服务模式
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学科服务业务不仅专业有限,而且只针对该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这种服务对象的狭窄使得目前各高校的学科服务像一滩死水,毫无活力可言。因此笔者认为上述所讲的网络服务模式当中,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来提供学科服务。但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前提下对分散在各个高校的信息有效的组织起来且花钱越少越好;二是如何协调各个高校的提供学科服务的平台,包括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实现技术等方面。各大高校可以探讨建立这种平台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平台建立成功,则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来发布团购学科服务的消息。而关于开展学科服务的时间问题则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页进行广而告之,具体而言就是各高校要统一部署,将下一阶段将要开展的学科服务内容提前一个月公布,收集各个高校所需服务的名单,然后在规定时期将服务成果传递给他们。另外,学科服务的成果传递也可以通过微信、QQ、邮箱等方式进行。
3.3特色数据库所适应的服务模式
目前各个高校的特色数据库仅供校园网内部用户使用,几乎不对外开放。要改变特色数据库的上述使用模式,首先得解决数据库的版权问题。而特色数据库的版权问题一般包括馆藏信息资源版权、本馆电子全文数据库版权和网络资源版权。解决馆藏信息资源版权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参考目前多数数据库生产单位使用的方法:同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签订授权许可协议,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同意管理著作权权利人的权利,发放使用许可证,并可以在适当条件下收取使用费。图书馆可向该机构申请版权代理并授予许可使用合同来解决馆藏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丽风,徐璐.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12).
[2]刘素清,郭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的理论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0(4).
[3]陈宜芳,张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
[4]戴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特点浅析[J].现代情报,2012(4).
[5]李硕.基于Web3.0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