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
摘 要:21世纪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数量快速增长,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我国指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大规模的新型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研究人员,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生存需要,推动国家发展。
关键词:建筑与设计;教师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已经成为土木工程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基础知识,其主要对城市地下建筑中的建筑学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和研究,涉及地下工程结构、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建筑设备、隧道工程等课程阐释的建筑学方面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认识地下各类建筑的设计与设计。高等教育应当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为社会培养地下工程专业人才[1-3]。“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是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是地下方向的重要专业课。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城市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城市地下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掌握地下街的设计与设计、地铁的设计与设计、地下车库的设计与设计、地下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设计、人民防空工程的设计与设计、地下建筑环境及灾害防治等各类地下空间的设计原则、布局形态和设计方法、程序,能应用一般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地下各类主要建筑的设计设计,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打基础,直接影响着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该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建设
课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国内外近年著名的和大型的城市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的地下工程建筑学的进展情况,调研搜集更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料,尤其是近几年的特色大型地下空间结构体的建筑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建立一套更为完备、适合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是增加课堂互动,加强课堂纪律。适时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请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参考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严抓课堂纪律,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等违纪行为,把平时课堂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即课程的考核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平时表现,括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违纪等;二是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成绩。
“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且目前开设“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的高校也很少。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应的知识点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与建筑学等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应用其他课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课程相关问题的能力。二是布置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课外调研作业、增加讨论课,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布置查阅和调研国内外著名的城市地下建筑的设计案例作为课外阅读作业,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加强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运用。三是完善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建设前,采用的多媒体课件中部分内容和图片偏老,跟不上当前技术进展和时代的市场要求。
二、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涉及了城市设计、建筑空间技术与艺术、环境物理、历史、城市防御与防灾等多个学科,所以,对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自身不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为了培养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宽广的工程背景,在课程建设中,依托学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特点,综合考虑师资力量水平等因素,成立了“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教研室,形成一个有老中青教师结合的梯队教师队伍,做到老带小,培养后备教师力量。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考虑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特别把学校的一名日本留学多年的老师吸纳进来,重点负责增加国外成熟的城市地下建设案例讲授工作。长江大学经过课程建设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教研室,教研室共有3名老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日本海归博士),讲师1名。
三、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建设前,图书市场上有关地下空间建筑的建筑设计学方面的书籍很少,主要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由童林旭教授编写的《地下建筑學》[4]和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出版的由耿永常、赵晓红编著的《城市地下空间建筑》[5]。这两本书一定程度了满足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使用,但相较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专门课程教学需要还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够全面。鉴于上述现状,“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教研室的3位老师集中力量,编写了《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教材,涵盖了地下空间建筑的历史与发展,地下街、地下车库、地下铁道、地下民用建筑(窑洞、覆土住宅)、地下贮库(水库、粮库、油库等)、人防建筑、地下综合体、地下高速公路等地下建筑形式的设计和设计理论与方法,还对一些特种地下空间工程的管线综合廊道和地下工程灾害防护(地震、火宅、水灾)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介绍。该教材弥补了目前市面上教学用书中设计内容较少的缺憾,同时根据长江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情况和要求,与时俱进,与当前技术和时代接轨。目前,该书正在出版过程中。
四、课程设计建设
“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上述教学内容的大纲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加强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建设。课程建设前,课程设计内容是要求学生在2周时间内设计一个地下停车场。为了增加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防止很多同学照搬照抄情况,增设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工程的案例设计,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设计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下工程建筑设计的重点,并充分掌握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要点。通过上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地下工程建筑学方面的内容知识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深造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五、结语
“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课程建设旨在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学生对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实践能力,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课程建设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其经验有:建立了合理的教学师资梯队,完善了教师队伍的建设;编写了《城市地下建筑与设计》教材,弥补了目前教学用书中设计内容较少的缺憾;增加国内外著名的城市地下建筑的设计案例,完善教学多媒体课件,加强课堂纪律,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增加课程设计环节的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筑与设计系;
身份证号码:42082219960918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