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康
前言:目前,我国对农村特困老人实行居家分散供养和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两种模式,结合媒体报道和近几年个人实际调研,两种供养模式各有利弊。仅仅针对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来讲,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更能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和人格上的尊重。居家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由于存在各方面的原因,不愿意进入敬老院。而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自理特困老人,又有希望随时能回家转转看看的诉求。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附近区域特困老人现状分析,找到一条特困老人和敬老院双方均能接受的供养方式,以保证五保老人晚年生活的和谐幸福。
一、我区农村特困老人现状
截止2018年6月底,长安区共有农村特困老人1094户1123人,按照分布区域看,引镇、王莽、滦镇、王曲、子午为我区农村特困老人主要聚居区,约占50%。从身体状况分类,自理特困老人仅占不到20%,大部分均为失能半失能体质。从供养数量看,目前在区内三家公办敬老院和部分民营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约300人左右,更多的老人选择了在家分散供养。
二、特困老人不愿集中供养原因分析
按照我区的特困老人供养建设体系,在韦曲设立了中心敬老院,在东部和中部分别设立了的王莽和子午两所区域性敬老院,方便老人就近集中供养。老人进入敬老院后,不仅从吃穿住医葬五个方面能得到国家无微不至的保障,而且还能从人格和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慰藉。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有大多数人选择在家分散供养,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仅从子午滦镇区域分析,下同):
1、入院不自由。针对自理老人来讲,在农村生活相对自由,可以随时出门逛街看热闹,而进入敬老院以后,短时间出门要有人陪同,长期请假则需要亲属来院接送,而亲属大都不愿为此到敬老院跑一趟。
2、不能自主表达意识。特困老人中精神智障人员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其临时监护人代管着该人的五保金和政府各种补助,同时又让该人为自己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不愿意让这部分五保人员参加集中供养。
3、各种顾虑较多。随着我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沿山一带新型城镇社区不断建设,拆迁村越来越多,很多五保户或者其临时监护人怕集中供养后,其在村里的各项权益会丧失。
由于以上几点原因,造成老人入住敬老院意愿不强,全区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较低。
三、居家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居家供养特困老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和个人卫生条件较差。这些特困老人由于生活无人照料,一般均是自作自吃,常常做一顿饭连吃几天甚至不做饭,光靠五保金在外买饭吃。衣服不知道及时换洗,个人也没有定时洗理意识,常常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严重影响村里整体环境建设。
2、身体普遍存在疾病。按照我国法律规定,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方可申请五保保障。所以这些五保老人,由于饮食不规律和日常生活的随意散漫,造成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
3、存在不安全隐患事件。这些特困老人居家生活时,按照监管责任划分,其直接监护人是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一级组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社区组织面广事多,对这些特困老人的监管仅限于有饭吃有衣穿,而对老人行为举止则完全无暇顾及。很多特困老人经常在外游荡几天,而村里不知不问,随着老人的年龄增长行动迟缓,极易造成各种不安全事件,甚至使老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四、解决方式---居家供养,集中服务
如何使这些居家特困老人和其他老人一样,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享受到生活的照料人格的尊重,个人以为,探索实行“一种供养模式,两种服务方式”的院民管理办法,努力打造一家“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充分利用敬老院体系平台,发挥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服务经验,让这些居家供养的特困老人能够跟集中供养的老人一样,享受到集中供养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才能使他们的各项生活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属于他们个人的晚年梦想。
1、政府介入:对区域内自理特困老人实行居家分散供养,对以前分散供养的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由政府部门主动介入,全部纳入集中供养体系,以最大限度利用政府资源提供服务。
2、分类对待:对纳入集中供养体系的特困老人,完全失能人员由敬老院接入院内提供护理服务。对半失能老人,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及个人意愿,实行相对自由的管理方式。即对愿意入院老人,敬老院接入院内生活。不愿意入院老人,由敬老院提供上门服务。
3、费用保障:对居家老人,敬老院可参照分散供养标准发给相应的生活费。政府财政按照一定标准向敬老院核拨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上门服务费用支出,由敬老院设立专账负责管理。
4、提供服务:实行上门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居家老人虽然在家生活,一样能够享受到集中供养所提供的各种服务。(1)敬老院可以配置流动服务专车,开展积极主动地上门服务。随车都有服务员、卫生员等生活服务人员,每月至少两次上门,为老人打扫房屋,清洗衣物,健康体检,维修水电。(2)为每位老人建立了“服务登记表”,积极配合其亲属,协助做好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制定完善每位老人服务档案资料并装订成册。(3)给亲属、邻居发放“敬老服务卡”,上面印有敬老院电话和地址,方便亲邻随时联系。(4)为了确保居家人员的卫生健康,定期把老人接到院内集中洗理,更换衣衫,老人在家有病亲属无力照顾时,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或接到院内,精心护理,老人身体康复后再根据老人意愿将老人送回。
总之,对于农村特困老人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只有充分、有效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让这部分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关爱,从生活上、精神上得到同普通老人一样的各项服务,才能实现属于他们自己每个人的晚年梦想。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