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占中国领土

2017-09-09 16:49韩国军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7年7期
关键词:义和团清政府帝国主义

韩国军

近代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都割占了中国领土,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清政府与英、美、法、日、俄、德、意、奥八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多、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中怎么没有割地的规定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列强放弃对中国的领土要求。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 000多人强占由天津驶往北京的火车,企图直接进入北京城,遭到义和团的顽强抵抗,清军聂士成、董福祥等部也与义和团并肩战斗,将侵略军围堵在落岱、廊坊、杨村一带,义和团和爱国将领奋勇抵抗,打得西摩尔率领的军队溃不成军,其被迫退回天津。6月中旬,列强海军进攻天津大沽口炮台,尽管清军战力吃紧,仍然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多人。雖然大沽口炮台最后失守,但列强的军队也已胆战心惊。面对中国如此顽强的抵抗,八国联军虽然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在拟定侵略条约时却下笔迟疑了。联军统帅瓦德西当时写了一封信给德国皇帝,信中有这样一些话:“无论欧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从信中这一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顽强意志心有余悸。中国人民敢于同帝国主义列强血拼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使帝国主义列强认识到要强占中国领土是不可能成功的。

原因之二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尖锐的矛盾直接促成列强接受一个“完整”中国的现状。列强本来各怀鬼胎,在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争斗不断。占领北京以后,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是充分显现并空前激化。其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法矛盾、英俄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而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早有贪图,俄、日矛盾因而激化。在瓜分中国问题上,各国之间均有类似俄、日这种矛盾。正如时任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在《瓦德西拳乱笔记》中所述: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很难坐视。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挠,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一旦分赃不均,重则有可能引发列强之间的战争。

原因之三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拉拢清政府,使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心甘情愿、唯唯诺诺地为其效劳,决定改变侵华方针,由原来公开赤裸裸的军事侵略调整为“以华治华”“扶植在华代理人”。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太后在仓皇逃往西安途中,下令清军对义和团“严行查办,务净根株”。为此列强决定继续承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执掌中国政权。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十分感激。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搆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叠命……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一上谕充分表现出义和团运动后,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卖国求荣的可恶嘴脸。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表述得更加明确:这道上谕说,朝廷的态度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就是说它一定要把“中华之物力”,有多少就拿出多少来,巴结这些武装占领了首都的“与国”。有如此听话之政府,列强何复他求?有鉴于此,列强觉得不能再用割地刺激中国了。

综上所述,虽然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极度腐朽的清政府也给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可乘之机,但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列强之间盘根错节的矛盾冲突,最终列强不得不在《辛丑条约》中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义和团清政府帝国主义
庚子粤督李鸿章“不奉诏”考辨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廊坊义和团运动历史探究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