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宝+冯玮+邓兰花
一、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1.珠三角基塘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大河入海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C.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混合农业。
引起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桑基、蔗基→果基、花基”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需求。
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生产特点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当地气候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B.基塘农业是将蔗、果、桑种植与养蚕、养鱼有机结合,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C.投资少,收效大,属于高效农业。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和千烟洲立体农业相比,侧重的效益不同:珠江三角洲侧重的是经济效益,而千烟洲立体农业侧重的是生态效益。
二、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1.珠江三角洲地區产业转移的原因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资本过剩、环境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向
向珠江三角洲周边转移是主力。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型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入;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出。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利弊
对转入地而言,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
对转出地而言,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意义
A.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C.改善珠三角地区经济市场结构和提高环境质量;D.充分发挥周边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加快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三、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水(水源):珠江。
土(土地):多水田。
资(资源):粮食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富;等等。
地(地形):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气(气候):亚热带季风季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工(工业):工业发达。
农(农业):农业发达;基础好。
城(城镇):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带动;基础设施较完善。
交(交通):铁路、公路、航运发达。
资金、市场:市场广阔;资金雄厚;产业集群效应强。
人(人口):人口稠密;文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政策:政策有优惠。
科技:科技发达。
历史:开发早,是“侨乡”。
可见,回答某地的区位优势等相关问题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15点来回答。
①自然条件:
水(水源):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洋流等方面。
土(土地):土地类型、土壤肥度、疏松度等。
资(资源):能源、矿产、森林、粮食、海洋等。
生(生态):动物、植被、生态环境等。
地(地形):地势、海拔、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气(气候):降水、光照、气温(温差)、热量、气压、盛行风(季风)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工(工业):基础、结构、布局等
农(农业):基础、结构、布局、机械化、专门化、商品化水平等。
城(城镇):历史、布局、辐射带动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等。
交(交通):航运、海运、空运、铁路、公路、港口等。
商:市场、劳动力、资金(即资本主义三要素)、地价、集群效应等。
人(人口):人群类别、数量、密度、文化水平、就业机会等。
政治:政策等
科技:高新技术区、研究所等
教育:高等院校、人才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