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衍志
摘 要:美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相关的美术知识,同时也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的应用到工作中。美术讲求的是创作,不是临摹复制。本文将主要描述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高校美术教育所需要把握的美术文化的方向,希望能为高等艺术教育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 美术教育 现状 措施
引言
我国大学教育体系逐渐发展完善,但在过去一段时期,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探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以致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仍受到以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加快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美术专业人才。[1]
一、高校美术教育宗旨
高校美术教育应传授先进的艺术文化,培养优秀的美术学者,创造发掘具有天分的艺术人才,充当我国文化建设的先驱者,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奉献力量。然而,一些高校美术教育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越来越趋向于产业化和市场化。美术高校凭着高等的硬件设施和昂贵的学费,成为报考学生认为的“优质”出路。中国的美术高校面临着重重利益矛盾,违背了教育宗旨。[2]
二、高校提升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一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升,进而使学生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和美术市场的需求。所以,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美术行业的发展。
1.有利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
加强高校美术实践教学能够促进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转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使高校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而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率
实践教学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以实践来辅助和检验,实践不仅能够检验美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延展和扩充,是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高校的美术教育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美术实践技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以及市场需求的能力。应加强学生融入社会,展示自我,运用美的视觉去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而学生的这些技能都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支撑。
三、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
通过对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可知,其设置的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而且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来编排的,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却比较缺失。同时实践教学的开展比较随意,没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方案探讨,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进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成为常态。
2.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全面培养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模式,其步骤即为学生基础临摹,然后是教师对画法步骤的阶段性的示范,接着是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常规知识,最后是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出自身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潜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培养。
3.教学方式老化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只注重单方面的讲解,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培养;而且教授的知识过于泛泛,使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比较广泛但是缺乏深度,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职业性不强。所以,教师的教学观点有待转变,应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实践技能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4.实践环境和指导不足
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都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目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画板为实践教具,这种枯燥、单一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學习效果不理想。
5.艺术教育观念不准确,审美标准模糊
一些西方文化宣扬他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和审美标准,使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领域受到了影响。在我国,部分高等美术院校急功求成,为了能与国际文化接轨,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引进一些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潮流,将其视为新艺术文化的标准,忽略了我国原本自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
四、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完善措施
1.执行多元模式,提高学生艺术创新能力
单一发展的美术教学模式一直为广大教师所诟病,新教育发展形势下,高校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创新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作为一门综合型学科,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设立课程时要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和灵活性的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依托美术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巧,以突显美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增加相应的鉴赏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美术创作的画面语言中体会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感受美术的艺术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学科特点,重视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横向联系,通过整合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endprint
2.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艺术与文化是相通的,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水平,但是受当前教育制度的影响,艺术生在高考中的文化课分数较低,很多艺术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侧重于绘画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到了大学,他们仍然认为把专业课学好了,以后的就业就不成问题。事实上,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學、文学等多个学科,要真正理解这些作品所传达的内涵、思想、意境、精神,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更需要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做后盾和支撑,这样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如果只是掌握了绘画技巧而缺乏文化底蕴,那只能称得上是“匠人”。因此,实现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目标,学校和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他们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3.完善考核制度
传统的美术考核都是通过对学生的考试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评分来完成的,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真实情况,所以转变考核理念,改善考核制度是必要的。在美术实践考核中需要将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表现纳入考核的整体成绩中,并从教师、同学以及学生自评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从而使考核更加全面、合理,进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高校美术专业实践课程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和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美术行业的发展。[4]
4.构建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综合艺术学科课程,其关乎学生美术素养、综合素质的形成,尤其是高校的美术课程,更是服务于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为此,学校应实现教学评价的多样性、综合性发展,着力于学生全面能力的考查。首先,学校要脱离以往课程评价模式的束缚,实现由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向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转型;由评价单纯的理论知识与简单技能向评价学生综合美术能力转型;由学生被动接受考核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转型。此外,学校还要构筑一种动态的评价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美术专项成绩、平时成绩、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等,实现评价模式、评价指标多元化、时代化、系统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高校教育的发展是要为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要培养适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教育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重艺术氛围的环境建设。所以,高校适当地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是我国艺术文化实力更上一个台阶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郑跃丽.浅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249.
[2]郭永锋.试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美术专业教育现状与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7,04:81-82.
[3]孙羽田.试析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J].大众文艺,2017,01:207.
[4]李靖怡.数字化时代的高校美术教育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