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合与穿越的综合实践课程

2017-09-08 07:12刘婧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综合课跨学科教研

刘婧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研部门明确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的思路,引领全区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并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课程研究化。

1.跨学科综合课,围绕主题巧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主体性为基础的跨学科学习,注重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寻找、发现、探索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最大限度地协同教学,整体开展综合性的学科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处理各种关系,这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过程。

跨学科综合课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由教研部门指导,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附属学校开设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将历史、音乐、美术、思品四个学科整合,用历史思考今天。四科教师力求做到“一条线,巧融合”:紧扣主题,一脉相通;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辅导点拨;内容富有底蕴,形式活泼,加入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2.实践活动系列化,宽而不乱主线清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实施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教研部门的帮助下,北京市西罗园学校设计了为期三年的“走中轴 品京味”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北京中轴线这个北京文化之魂,形成了鲜明的活动主线。系列活動之一就是选取永定门、天桥、前门三个地标性建筑,进行活动设计,既有史地政三个学科各自的特色,又以北京文化串起整个活动,突出主题的同时具有鲜明的特色。

3.资源统整最优化,核心素养由内生

利用博物馆资源,通过整合博物馆特色、历史内涵、学习环境、学校课程等资源,开发与实施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建立有效的学校与博物馆联系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充分考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博物馆教育共同特点的基础上,教研部门对博物馆教育资源进行了归纳、梳理与挖掘,设计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并编制活动手册,使博物馆资源得到教学化开发。以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教研部门与东铁匠营第二中学联合举办“汉风华彩——汉代文化成果展示研讨会”。两节综合课由历史学科牵头,政治学科统领提升,音乐、信息等多学科参与,以问题为引领,从不同角度深挖内涵、以点带面、深广结合、全面呈现,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自然而然地生成对汉代礼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四门衍生课程的开发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课跨学科教研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上)
高级综合课教学的汉语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