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忠
学习目标是从学习角度提出的,制定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学目标是从教学角度提出的,制定的主体是教学者,针对的是学习者。可见,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都是指向学习者的。那么,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我曾听了两节语文课。在听小学五年级《长江之歌》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歌词为什么会在课文中出现两次?”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在听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有三个学生在预习中提出“西沙群岛为什么‘富饶”的问题,但在上课时由于教师没有提供机会,学生并没有将疑问提出来。在日常教学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想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在初次接触学习内容的时候,他们是有问题、有思考的,这些问题或思考或许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二是有的教师“无意识”地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而乐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学生,尽管这種想法是出于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果就产生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授、提问,学生则习惯于被动听讲和回答教师的问题,不再主动质疑和思考。
因此,针对开始提出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学生希望的学习目标和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不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对于大多数课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前预习,掌握那些最基本的知识,用各种办法解答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把真正的问题记录下来,认真思考自己通过这节课希望获取哪些知识,这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以语文课为例,学生可能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解决;也可能被课文中的某个人物深深感动,希望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理解这个人物;还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个段落特别喜欢,愿意在课堂上与同学、教师共同学习;甚至被课文的作者或背景所吸引,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以及提前完成课后思考题,想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当教师了解到这些后,可以把学生们共同的想法进行提炼概括,成为共同的学习动机,从而转化为共同的学习目标。如何重视并引导学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在课前激发、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让学生完成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然后,将问题、重要内容、自己的思考等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出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即学生公认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由此可见,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虽然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赖。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