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文
摘 要 初中数学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很多阻碍,倘若没有及时解决这些阻碍,很容易导致学生成绩突降,进而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8-0045-02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生智力开发来说有一定积极意义,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深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在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但是,盲目或无效的合作学习会浪费大量教学时间,耗费教师和学生精力,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合作小组划分的不合理性。一方面是小组人数划分不合理,若小组人员过多,则在进行小组观念发言时一些学生难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且学生之间在践行讨论时也不能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到交流过程中;若成员过少,则讨论最终结果难以综合更多人建议,难以取得讨论效。另一方面是小组成员能力划分不平衡,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能力的互补和平衡,导致一些小组每位成员能力都较强或每位成员能力都较弱,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对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学大纲内容,还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确保小组划分合理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进步。
二、开展小组竞争合作
划分好合作小组后,教师需给予每个小组设定学习任务,并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引入竞争合作机制,激发各个小组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以此来提高小组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后,提出几个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问题,并制定一定规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或提前完成的小组,教师应予以一定奖励,既要予以口头上的奖励,也要设定一些小礼物来作为物质奖励。而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教师应分析该小组没有完成的原因,排除是否是因为小组分布不合理造成,及时解决造成原因,并鼓励该组学生不要丧气,下次还有机会追赶上其他小组。通过开展小组竞争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为学生今后更好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明确自身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定位,了解到自己并非处于教学主导地位,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形式的引导,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从宏观角度来协调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倘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便需给学生讨论学习方向予以引导,在引导中要注意不可直接引导,而应让引导学生找准学习方向,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教师引导作用对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切记不可高高在上,而应低身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走进每个小组,观察他们合作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有效引导,科学协调各个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进行科学多元评价
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依旧将成绩当作是评价的唯一标准,无法对学生给出公正的评价[3]。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对其的评价尤为关键,所以如果教师无法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数学学习的不同方面,比如说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所表现出的积极性等;而针对教师评价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对实际教学质量、课堂环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等进行评价。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各个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要注重每个小组中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评价。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是对传统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炜熔.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24).
[2]王明莉.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
[3]贾海伟.小组合作學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8).
(责任编辑 陈 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