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梅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数学的学习将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史宁中教授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解读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世界。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从多角度的进行研究,那么我们课堂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让每个孩子乐学数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文化渗透
一、读懂学生,为有效教学找准基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对于每一节课,我们老师不仅要充分地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而且要正地“读懂学生”,何为“读懂学生”呢?
1.读懂学生学习起点,合理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数学知识,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紧密的联系。想让我们数学课堂更有实效性,我认为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入手,一节好的数学课要从学生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来考虑。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或者有一些学习上的困惑和疑问可以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2.读懂错误,引领学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借助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的过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时作为老师我们很着急,却又不知如何处理?例如: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碰到有的学生将两万三千零一写作2300001,以前刚开始教学这课的时候,我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经过多次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这部分学生没有按数级定位,只是按照数读的读法一个个写,在读懂学生错误原因以后,我特地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这个数有几级?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学生都能看出有万级和个级),还特地让学生上台用逗号和横线进行分级……在全班同学交流、讨论下,出错的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相信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上及时读懂错误、反馈错误,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有效。
二、精心引导,让教学过程更加精彩
钱守旺主张:“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加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有时会抱怨学生课堂上回答积极性不高、答非所问等,俗话说“巧妇难无米之炊”,作为数学老师来说,我们的“米”便是引导,不会引导的数学课就会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不爱思考、不会质疑……因而,在数学课堂活动中进行精心引导,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我校王老师在执教《比较图形面积》这课时,王老师在课堂上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整节课大部分时间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学生在小组内很快就发现了:有些图形面积是相等的?老师马上加以引导:那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吧,有了王老师语言的引导,学生就特别积极,每个小组都把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随着孩子们研究的乐趣越高,发现的也就也多,不仅是简单的图形相等,更有图形之间相加后等于某个图形等等。一堂好课,学生的参与热情、思考过程尤为重要,也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从数学的角度看。英国数学家阿迪亚爵士说:“一个新思想最有意义的部分,常常不在那些最一般的深刻定理之中,而往往寓于最简单的例子,最原始的定义,以及最初的一些结果,最重要的信息却常常包括在容易的部分,甚至在几个简单且深刻的观察之上”。课堂上,这部分往往我们就容易忽视掉,教学过程中也会忽视引导,可是结果却经常出乎意料,很多我们认为的“容易”却是孩子经常出错的地方。所以,对于课堂中每一个细节,作为老师我们都不能忽视,而更应该加以重视。
三、注重文化渗透,让教学彰显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我认为,数学课堂上如果能增加一些数学文化,那么我们的学生课堂就更加完整了。记得有一次听片段教学比赛,有个老师在讲《长方形与正方形》这课时,就介绍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历史文化,听完之后我深深被吸引了,原来我们数学课也可以这样富有文化内涵。因此这学期在执教公开课《分数除法(一)》这课,我特地去制作了微课《除法的由来》与《分数的历史》,向孩子们分别介绍了:《除法的由来》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我国就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人们也从中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等等。通过这个介绍,我觉得孩子们一下子注意力更集中了。相信他们对这节课的内容也会牢记得更深刻,对数学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教学,准确把握教材,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演绎得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
[2]郭麗丽.谈教学过程应凸显数学的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