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艳波 曲晓溪
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 崔艳波 曲晓溪
东北抗日联军是党直接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建那天起,东北抗联就同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一样,始终如一地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人民军队增光添彩,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革命本色。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回顾和总结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原则。作为人民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抗日联军,从组建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方针。中央和东北党组织派出大批干部到义勇军和绿林武装中开展工作,或独立创建反日游击队。除原在抗日义勇军工作的周保中、李延禄等人外,派出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到汤原组建抗日武装。他们依靠当地党组织,发动农民开展反日斗争,在斗争中培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骨干,夺取敌人武器,武装自己。先后创立党领导下的十几支反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抗联部队遵循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原则,游击队时就建立了党支部,很多游击队员都是共产党员;人民革命军时健全了政治委员制度;抗联时期在军师团设立党委,连队上建立党支部,保证东北抗联始终在党的领导之下。东北抗联的主要领导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既是党一级组织的重要领导者,又是抗联部队军事指挥员。实行的一肩两职体制,确保了党委重要战略部署的贯彻和执行。在14年抗战中,党领导抗联部队创建了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抗联部队的重大军事决策部署均由党的会议讨论决定,始终按照党的会议决议贯彻落实。即使在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情况下,东北抗联也没有脱离党的绝对领导,抗联部队千方百计地获取党中央的指示,按照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纪律原则管理指挥军队。东北抗联在苏境整训期间,建立了东北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关——东北党委员会,保证了党对抗联部队的绝对领导。东北抗联教导旅野营整训和小部队的派遣以及配合苏军收复东北,都是在东北党委员会的领导和部署下进行的,从而使东北抗联高举抗战大旗到最后胜利。
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点和最大优势,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生命和鲜血高擎抗日旗帜,有效的政治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保证作用。在抗联部队中,政治工作是有条不紊进行的。东北抗联从创建之初就明确了政治工作目的作用,教育全体指战员为祖国解放而战斗。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制定颁发了《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政纲》《东北人民革命军斗争纲领》《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等政治工作条例。按照条例规定,在抗联部队军、师设立了政治部,直接指导本级的党和政治工作,并在政治部内设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作为抗联的“政治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联军中的全权代表”。这种组织制度上的保障,对抗联部队坚持党的领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政治思想建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教育党员干部,建立各种类型的军政干校;在条件不具备时,普遍设立教导队和随营学校。采取随机教育、系统教育、政治讨论会等形式,对广大指战员开展深入浅出、贴合实际的思想教育,启发阶级觉悟,锻造革命理想信念。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委魏拯民在编写的课本中指出:“革命不能只靠勇敢和热情,要有政治头脑和远大理想”。冯仲云经常用毛泽东、朱德的革命事迹,用周恩来说的“海可枯,石可烂,我们不能忘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誓言,来教育鼓舞战士,并反复向大家讲:“黎明前是冷的,但黎明之后,曙光就会到来”。李兆麟在艰难西征路上,通过亲自演出独幕话剧,讲述中国古代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要忠于祖国”的故事,坚定指战员抗日到底的决心。东北抗联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树立新型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对义勇军和山林队进行政治宣传工作,将成分复杂的部队打造成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面对东北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面对日本侵略者日夜不休的军事“讨伐”和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东北抗联以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坚定了广大指战员抗战到底的理想信念。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东北抗联在14年艰苦抗战中,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是人民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东北抗联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很好地回答了人民军队“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东北抗联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部队每到一处都首先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抗联部队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宗旨。1934年,中共满洲省委在给珠河县委及游击队全体同志的信中就指出:“游击队要成为广大群众斗争的发动者与组织者,每到一地,必须动员全体战斗员去进行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和组织工作。”正是由于东北抗联时刻注意群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加入抗联队伍,成为东北抗联的新生力量。据统计,1933年秋至1935年10月,仅珠河地区就输送入伍战士1000人以上。东北抗联是一支人民军队,也是在党的统一战线旗帜下组织起来的抗日联合部队。部队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被收编的部队破坏群众纪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抗联部队制定了严格的群众工作纪律,领导带头坚决执行。杨靖宇说,人民群众是游击队的命根子;赵尚志不但为部队制定了严格的群众工作纪律,并且亲自督促检查。珠河反日游击队离开驻地时,赵尚志总是留在后面,挨家检查战士有无违反群众纪律行为,征询老乡意见,并亲切与群众话别。群众亲切地称这支部队是“仁义军”。东北抗联根植于人民,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得到了东北人民的真心拥护。人民群众不仅为抗联部队提供情报、充当向导,还为部队购买、运送粮食和药品。许多群众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甚至全家遭到敌人屠杀。在14年漫长的艰苦岁月里,东北抗联以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人民群众成为抗联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历史事实证明,东北抗日联军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光荣的人民军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作为共和国的坚强卫士和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必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